知音杂志 2024年7月上半月版

2024-07-18 16:41 知音官网发布

 
“铁脚板”站长护林29载:一夕山中月,万里故园心
袁正琴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林中心管理站站长袁孝文,被同事称为“铁脚板”。29年来,这双“铁脚板”,爬过最高的山、钻过最密的林、蹚过最深的水,踏遍了保护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
荒山野岭中护我家园
       “小心!”伴随着一声惊呼,只见袁孝文一脚踩空,整个人向后跌了下去。好在,一棵树将他堪堪阻挡。望着脚下几十米深的悬崖,袁孝文和同事被惊得半天没回过神。
       这天,袁孝文和同事一大早来野外布设红外线相机,没想到撤退时遇险,脚严重扭伤无法站立,由于山势陡峭同事没有办法背他下山,袁孝文只好坐在地上两手撑地,一点一点往山下蹭,两个同事一前一后紧扯住他的衣服……
       1972年,袁孝文出生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农校毕业后成为林业系统一名普通的护林员,被安排到柳林乡林业工作站。
       林业站设立在离乡镇30多公里的边远深山里。袁孝文骑着自行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人烟越来越荒,他越走心越冷。
       两个半小时后,他终于看到了几间低矮破旧的民房,那是林业站的办公室。早就等在门口的两个护林员热情地把他迎了进去。望着长满青苔的墙壁,还有角落那台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黑白电视机,袁孝文叹口气,默默地放下了行李。
       护林员最基本的任务是巡山。山上没有路,就在茂密的杂草和陡峭的山石间攀爬,每天的行程15到20公里,最多的时候40公里。
       工作环境艰苦,生活单调枯燥,护林员流动性很大。每次有人离开时,袁孝文就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
       1996年,袁孝文和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张红相识相恋。虽说袁孝文整天在深山老林里不着家,但张红就稀罕他忠厚老实能吃苦。
       1997年,两人结婚。婚后第二年,乡供销社倒闭。为了维持生计,张红盘算着,把半山腰的家搬到公路边,开个小商店。
       袁孝文守着管理站,盖房子、开商店,都是张红一个人张罗。那天,袁孝文难得回家一趟,刚好碰到张红在卸货,大袋的米面油扛上扛下,像个男人一样。
       “真是对不起你。”看着张红磨红的肩膀,袁孝文十分愧疚。张红笑着摆摆手:“夫妻间哪有什么对不对得起,一起把日子过好呗。”
       2000年底,张红怀孕,袁孝文没陪她做过一次产检。医生说她轻度贫血,又属于高龄孕妇,平时不能太劳累。可张红仍然里里外外一肩扛,袁孝文回家时她只字不提。有一次产检结果不太好,婆婆急得当场要进山把袁孝文找回来。张红劝慰半天,老人才稍稍放心。
       2001年6月,张红剖宫产生下儿子袁明。孩子已经出生,袁孝文才匆匆赶到医院。陪护了三天,他又赶回管理站。
       2003年8月,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面积达70多万亩。袁孝文加入保护区护林员队伍。因为人少,袁孝文经常要值班,有时春节也回不了家。
       2004年春节,张红带着儿子一起来管理站陪袁孝文过年。那几天正好下大雪,两岁多的袁明兴奋地在雪地打滚。袁孝文巡完山,陪袁明一起堆雪人,一家三口打雪仗。
       难得有爸爸陪伴,袁明格外开心。“爸爸,山上有没有小白兔?”“爸爸,山上有没有大灰狼?”每天早上一睁眼,袁明就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几天后回家时,袁明恋恋不舍:“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爸爸这里住?”可山上有蜱虫,夏天还有很多蚊子和旱蚂蟥,孩子太小,袁孝文不敢让孩子多住。
万亩林海的平凡坚守
       张红不仅要看店、带孩子,家里遇到什么急事,她都指望不上袁孝文。
       有一次,公公突发疾病,躺在床上起不来。张红借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在车斗里垫上纸壳子,再铺上棉絮。她和婆婆一起把公公扶上三轮车,送往20多公里外的镇医院。
       张红小心地开着三轮车,但路面坑坑洼洼免不了有颠簸。看到公公痛得眉毛皱成一团,张红忍不住念叨:“要是孝文在家就好了。”
       公公住院一个多星期,张红每天起大早做好饭,急匆匆送去医院后再赶回家照看店子。因当时家里没有电话,袁孝文直到半个月后回家才知道父亲住院的事。“下次家里有事,你还是给我捎个信。”袁孝文对张红说。张红无奈地一笑:“就是想给你捎个信,也得有人进山啊。”第二天,袁孝文又匆匆离开。
       为方便和丈夫联系,张红特意在家安装了座机。每天晚上10点,张红雷打不动地要打一通电话给丈夫才放心。每次通话,张红总是不忘叮嘱:“家里的事不要你操心,你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得太急。”
       有一次,张红给袁孝文打电话,听着电话里一遍又一遍的“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心里慌得突突乱跳。张红担心出现意外,只得给管理站另外一个护林员打电话,后来才得知袁孝文当天去了信号不通的深山,因天黑临时借住在山中村民家里。
       每年暑假,张红都和儿子一起去管理站看望袁孝文。一次,儿子提出要陪爸爸去巡山。袁孝文叮嘱他们娘俩穿好长袖衣裤,并给他们浑身喷满藿香正气水,说是能防旱蚂蟥。
       在半人多高的荒草丛里穿行,闷热难耐。才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张红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丈夫和同事每天要巡山三四十公里。越往林子深处越难走,有的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在峭壁上攀行。张红的心像被什么扎了一下。
       袁孝文的身上经常被各种虫子咬伤,特别是蜱虫,叮咬时难以发现,只有等它吃饱了自己掉下来。但毒素残留,晚上经常被痒醒,皮肤被抓挠得伤痕累累。张红心疼他,到处打听偏方,给他采草药煎水擦洗。
       有一年国庆节,袁孝文趁着放假轮休,骑摩托车带着妻儿准备去神农架大九湖玩。快骑到时,袁孝文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要他回去搞移民实物调查。见要回家,袁明失落不已:“好不容易快到了,又不去了。”张红安慰儿子:“以后有机会再去啊。”直到现在,他们一家三个人也没有外出旅游过。
       2011年,因在龙背湾水库淹没线之下,管理站的房子要搬迁。他们临时租了一户村民家的二楼做办公室,袁孝文想办法在楼顶搭建起两间棚子凑合当宿舍。因为条件太艰苦,请不到临时工人,好几个月时间只有袁孝文一个人守在管理站,白天巡山,晚上整理资料。
       周末回家,得知袁孝文又一个人在山上,张红问他:“晚上夜深人静的,你怕不怕?”“习惯了就不怕。”张红听了有些心酸。
       2012年,管理站重新选址,先后在山里面建起了三栋房子。办公室、食堂和宿舍都有了,可很多时候,还是只有袁孝文一个人驻守。
      2017年,袁孝文成为保护区柳林中心管理站站长,16.8万亩林海的安全都在他肩上扛着,他更忙了。不久,保护区启动了“秘境之眼”工程。于是,在野生动物出没的偏僻隐秘处,安装和更换红外线相机,收集图像信息,成了袁孝文他们的另一项任务。
       每隔4个月,袁孝文和同事要上山取红外线相机的卡和更换相机电池。
       凌晨四点,天色黑黢黢的,袁孝文和同事一起打着手电筒向深山进发。红外线照相机都安装在既隐秘又必须有信号源的地方,经常要小心翼翼地抓牢树枝才能爬上去。往往,一条路线的相机安装完,就已经天黑。
       为了避免野生动物被伤害和捕猎,袁孝文还配合森林公安开展“昆仑5号”行动,除了对辖区500多户村民地毯式宣传和发放《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外,还要协助检查餐饮行业储物间、冰箱等情况。
       那天,袁孝文刚巡完山回到管理站就接到电话,路过的乡镇工作人员在公路里侧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斑羚被兽夹夹住,急忙打电话通知袁孝文。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如果不及时解救,斑羚会有危险。
       袁孝文顾不上膝盖的酸痛,带上装备就和同事出发。中华斑羚被铁夹夹住了左前蹄,蹄上的皮肤已被夹破,袁孝文检查后发现没伤到筋骨,他立即对斑羚的伤口进行清创、涂药包扎。确认无恙后,将中华斑羚放回山林。
       忙完时间已经近晚上十点,袁孝文和同事打着手电筒返回管理站,这才发现七八个小时没吃东西,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
      在管理站,袁孝文和同事不知清理过多少次电网、兽夹、绳套等非法猎捕工具,但仍然有漏网之鱼。只要救助电话一响,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刮风下雨还是冻霜下雪,袁孝文都会赶过去处理。
不平凡的绿水青山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发源地,更是国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从柳林管理站向着密林中心行走6个小时,会到达堵河源头——细流从岩石裂缝汩汩而出,在百公里外,汇聚成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
      袁孝文每周要去源头取一次水,然后送相关部门检测。每次天蒙蒙亮他就出发,取完水样随即返程。等回到管理站,夜幕已经降临。
      为保证北送水质,袁孝文他们要及时疏通河道,清理垃圾,确保河流干净畅通。为此,保护区关停7座小水电站,整改水电站3座,关闭养殖场所3处。因为这些事,袁孝文得罪了不少人,挨了不少骂。
      与此同时,村民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经常有村民进入保护区砍柴、网鱼。每当袁孝文前去阻止和宣传时,许多村民不能理解。有人说:“你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何必较真?”有的亲戚说话难听:“你当了站长就不认我们亲戚了?”一时间,袁孝文成了当地人人讨厌的对象。
      张红在家也听到负面的传言。了解到事情经过后,她选择支持丈夫:“你做的事情正确,不要介意那些难听的话。将心比心,时间长了大家自然就懂你了。”看到妻子懂自己,袁孝文堵在心口的气终于顺了。
      之后,袁孝文和同事去宣传森林防火、乱砍滥伐政策时,碰上独居老人,还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菜园、烧火做饭。如果村民有困难,也会积极帮他们反映解决。取得信任以后,他们才得到村民的理解。
      袁孝文最感谢的还是家人的理解。张红自不必说,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袁孝文只参加了一次家长会,袁明从来没有埋怨,他理解爸爸工作忙。
      2017年,袁孝文的父亲被查出直肠癌晚期,几个月后便撒手人寰。父亲入土那天,袁孝文双膝跪在父亲坟前,悲从心来:他在保护区兢兢业业,无悔工作,却对不起父亲,生前没有好好陪伴父亲。
       2019年7月5日,袁孝文在陡峭的山壁上安装红外相机时不慎滚落悬崖,导致脚踝骨折,一个多月没恢复。他未请一天假,坚持在岗工作。张红十分担心,萌发了和丈夫一起去管理站的念头。但是想到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她只能每天隔着电话对丈   夫千叮咛万嘱咐,“你巡山要注意,山上路不好走,你自己看着点。”张红还做了很多小菜带给袁孝文。他在管理站吃得简单,家里带的菜能换换口味。
       2020年春节,轮到袁孝文休假回家,可疫情暴发,单位通知他大年初一到站。他一直坚守在卡点值班,两个多月没有回家。
       9月,袁明被武汉一所大学录取。袁孝文请假送儿子去报到。看到环境优美的校园,他鼓励儿子:“一定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父子俩经常发微信关心彼此。
       大三寒假时,袁明照例去管理站陪爸爸。当时几个临时护林员又辞职了,袁孝文要一个人去维护红外线相机。袁明自告奋勇和他一起上山。走在爸爸走了几十年的山路上,袁明对爸爸更加钦佩。
       有一天,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一窝豹猫。以前豹猫只有一只,现在有四五只,看来是在保护区安家了。看到豹猫一家在山间嬉戏打闹,袁孝文发自心底的开心。
       保护区多次多地发现黑熊、猕猴、中华鬣羚、豹猫、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国家II级保护动物的活动影像。这些动物的出现,袁孝文觉得是大自然对他和同事们几十年来工作的最高奖赏。
      29年来,近万个日夜,袁孝文跋山涉水,累计巡护里程超过35000公里,办理各类林业行政执法案件400余件,搜集野生动植物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40000余件,为秦巴山区生态保护、科学考察、宣传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袁孝文被授予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袁孝文又被授予十堰市“最美守井人”称号。
       堵河源生态保护区最高的山顶有一片高山草甸,那儿开满了各色鲜花,视野开阔,可以看到黛色的群山连绵起伏。
       袁孝文说,今年夏天,要带他们娘俩去那里巡山护林,带他们感受堵河源最美的风景。

编辑/李雪莲

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