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5年1月上半月版

2025-01-26 12:51 知音官网发布

校长爷爷捞起348个娃:孤光一点萤,山河满天星
文/花蕾
       17年间,黄梅生像一束光照亮了“孤儿”袁军宇的世界,也照亮了348个孩子的生命。
       近日,袁军宇接受本刊采访,动情讲述了他与黄爸爸以及德仁苑的故事……
师者担当,校长化缘搭建小家
       至今,袁军宇都记得黄爸爸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时的模样:年轻,儒雅,高大,耀眼。
       袁军宇出生在江西省分宜县。他3岁时,爸爸病逝,妈妈改嫁,他与姐姐相依为命。2008年,姐姐出嫁了,7岁的他即将被送去姑姑家寄养。
       恐惧迷茫时,一个自称黄校长的中年男子向姑姑承诺,一定会照顾好他的生活和学习。就这样,袁军宇牵着他的手,来到了郊外一座大楼前。
       大楼里有食堂,有宿舍,还有自习室。大楼的院子里有几块菜地,蹦跳着一群鸡。
       这里还有另外33个小孩,有照顾他们的工作人员。那天,黄校长摸着袁军宇的头,说:“军宇,以后你就和大家同吃同住,这儿就是咱们的家。”
       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袁军宇才知道,黄校长叫黄梅生,是分宜一小的校长,也是县文体局副局长。这座大楼叫德仁苑,其他33个兄弟姐妹跟他类似,都是家中无人照顾的事实孤儿。
       在德仁苑,大家喊黄校长为黄爸爸。黄爸爸每天下班后就回这里陪大家吃饭,监督大家写作业,带大家一起玩耍。夜里,袁军宇他们都睡着了,黄爸爸才在沙发上和衣而眠。
       那时,袁军宇有个疑问,黄爸爸天天在德仁苑,他没有自己的家吗?哥哥姐姐们告诉他,黄爸爸有家,黄妈妈是大学老师,工作忙,还要照顾儿子。可黄爸爸为了德仁苑,只能把家扔给黄妈妈。
       黄爸爸建德仁苑,源自2003年的一次家访。他班上有个孩子老是惹是生非,几次三番教导无果后,他去了趟孩子家里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在服刑,妈妈早就离开了,奶奶是他唯一的亲人。可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根本管不住孙子。
       家访回来后,黄校长在全县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县里有一群无人关爱和照顾的事实孤儿,其中不少孩子爱打架滋事,前途堪忧。他心疼这些孩子,更担心他们未来会走上歧路。
       由此,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群无辜的孩子集中起来,建一个校中校,集体教育,带着他们生活在阳光下,看着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做一个好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黄梅生从教的基本原则。他也是苦孩子出身,老师见他吃着发霉的菜,给了他两颗霉豆腐;见他冬天光着脚穿着破鞋子时,送了他一双棉袜……那时,他就立志长大后要当老师,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他到处奔走,找相关部门批地,四处化缘筹措资金。朋友劝他,这类孩子,当地政府会发放低保金和补助。可黄梅生知道,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他们更需要爱与教导,否则,容易走上歪路。
       在黄梅生的奔走下,2007年,分宜县政府划出郊区锻压厂境内一块地给他,并提供了20万元资金。加上他自筹的30万元,他盖起了一栋6层楼,取名德仁苑。随后,他又找到上海几家企业,对方承诺长期资助德仁苑。
       听了德仁苑的来历和黄爸爸的故事,作为入住德仁苑的第一批孩子,袁军宇很敬重黄爸爸,也极为珍惜这里的一饭一蔬,一草一木。
       不过,袁军宇他们从小无人看管,来了德仁苑,也会打架闹事。袁军宇胆小内向,来德仁苑后,时不时会情绪低落,还容易掉泪。有一天,他跟另一个男孩打起来,互不相让。黄爸爸赶来,好不容易才将他们劝停。
       袁军宇低着头,等待着惩罚的降临。然而,黄爸爸没有打骂他们,而是不紧不慢地讲道理,还教导比他大的孩子们要做榜样,当好大家的哥哥姐姐。慢慢地,大家都不好意思调皮捣蛋了。
       起初,大家生活习惯不太好,不讲卫生,还浪费食物。哥哥姐姐们以身作则改掉坏习惯,袁军宇他们这群弟弟妹妹也跟着慢慢改正。
       第一批入住德仁苑的孩子,有不少人没户口,上不了学。黄爸爸四处想办法,将袁军宇他们几个适龄孩子送去了附近的学校入读。每天早上,黄爸爸送他们上学,放学了,再将他们接回来,风雨无阻。写完作业,黄爸爸再陪他们打球、下棋。
       袁军宇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后,黄爸爸又带着他们到德仁苑的院子里种菜,拔草,去敬老院做义工。
       袁军宇喜欢这里。德仁苑,就是他的家。
“孤儿”不孤,暖阳父爱照耀前路
       为保证德仁苑的孩子们吃饱穿暖,黄梅生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了,还不时要外出找钱找物资。孩子们舍不得他出差,又盼着他出差。因为,他每次出差回来,一定会带当地特产给大家。
       有一次,黄爸爸到北京出差。回来后,袁军宇第一次吃上了北京烤鸭和山楂球。
       还有一次,黄爸爸去海南出差,承诺给他们每人带一颗椰子回来。
       那天,黄爸爸真扛着一大袋椰子回来了。大家抱着椰子,吸着椰子水,听他讲着这袋椰子的趣事:“我背着椰子去机场办托运,被拒绝了。说好了要给你们带椰子的,不能失信啊。我急坏了,到处找人协商。最后,机长知道了德仁苑和你们的故事,让这些椰子上了飞机。”
       时光芿苒,在德仁苑5年,袁军宇看着黄爸爸送走一批大孩子,又迎来一批小孩子。2013年,他考上一所离德仁苑很远的初中,也要离开了,他很不舍。黄爸爸摸着他的脑袋,轻声道:“虽然你不再住在这里了,但你永远是德仁苑的孩子。你可要好好表现哦,我会常去看你的。”
       黄爸爸没有食言,每隔段时间,他就去看望袁军宇和其他离开德仁苑的孩子们。
       又一个5年飞逝,黄梅生从校长爸爸变成了校长爷爷的时候,袁军宇也即将升入高三。他渴望考出好成绩,越渴望压力越大,成绩越不理想。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提升,整个人陷入抑郁状态。
       黄爸爸来看他时,发现了他的异样。袁军宇告诉黄爸爸,他想跟着姐夫去工厂做小工,不想读书了。黄爸爸听了,说起当年跟他一起入住德仁苑的哥哥姐姐们的近况,他们相继考上大学,毕业后也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我们军宇也可以的,德仁苑走出去的第一批孩子,个个都优秀。”
       黄爸爸的话,让袁军宇第一次认真思考什么是未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返校后,他沉下心,一路追赶。
       2019年高考,袁军宇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一所高校。谢师宴那天,黄爸爸在忙德仁苑的迎新,无法赶来,便给他打来电话。隔着手机,袁军宇都能想象到黄爸爸的开心和骄傲。
       进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模式,又因疫情要上网课,袁军宇无法适应,状态出了问题。
接力奔跑,爱的力量生生不息
       2020年一个阴冷的冬日,袁军宇想家了,也挂念许久不见的黄爸爸。他离开学校,去了德仁苑。
       看到袁军宇,黄爸爸特别开心:“你来得正好。穿这么少哪里够?”说着就拿出一件新羽绒服让他穿。袁军宇见黄爸爸身上披的还是那件旧棉服,反手就要给他穿。
       黄爸爸强行让袁军宇穿上:“这羽绒服是品牌方联系我的,说要给孩子们送一批冬衣。想着你们都有需要,我给你们也都要了一件。不错,我给你挑的尺码挺合适的。”袁军宇心里热乎乎的。有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聊天中,袁军宇得知,因为疫情,定向支援德仁苑的几个企业受到影响,善款无法如期到位。目前,德仁苑的孩子们缺少物资。
       黄爸爸已退休,本该颐养天年,可为了孩子们,他又开始四处化缘了。那天,他架起老花镜,一边翻着厚厚的电话本一边嘀咕:“这个是我以前的学生,可以问问他能不能给孩子们捐几包米。”
       袁军宇鼻子发酸。他太了解黄爸爸了,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轻易拨通这些电话。对爱心捐助,他一贯坚持“够用就好”的原则,从不多提要求。早年间,黄爸爸获得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百名爱心校长”“中国好人”“全国政委志愿者”等荣誉,获得的奖金,他当着孩子们的面都放进了德仁苑的善款箱内。
       那一刻,袁军宇似乎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重回德仁苑的那几天,袁军宇仔细打量着这里的一切,细数曾经的快乐时光。
       庭院中央那棵小杨树,是很多年前黄爸爸带着他们兄弟姐妹一起种下的。如今,小苗已成参天大树,亭亭如盖。小时候,黄爸爸常让大家排好队,挨个儿上前,靠着树干比高高,以此鼓励大家好好吃饭,努力锻炼身体。
       德仁苑依然保留着种菜养鸡的传统,以保证孩子们每天的肉蛋供应。食堂还是老规矩,每顿必须有剩饭剩菜,保证孩子们都吃饱,最后剩下的,黄爸爸会把它们都吃掉。
       尝过饿肚子的苦,黄爸爸不想孩子们遭同样的罪。他老家有一爿石磨,是妈妈用来磨豆腐的。有一天,黄爸爸回了趟老家,把石磨搬来,放在后院。他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泡豆磨浆,烧豆浆,点浆,装框压榨成豆腐,让大家接受一羹一饭来之不易的启蒙。
       那时,德仁苑的条件不好,可那时的黄爸爸正当盛年,意气风发。眼下,德仁苑配了电脑室,阅览室,定期有做义工的体育、艺术类老师给孩子们教授才艺课,可黄爸爸头发花白了,背也驼了……
       前几年,黄妈妈正式退休,受黄爸爸的影响,时常来德仁苑陪孩子们,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吃的。这次回德仁苑,袁军宇有幸吃到了黄妈妈做的饭菜。他和一群兄弟姐妹边吃边夸黄妈妈的手艺好。黄妈妈开心地冲黄爸爸笑:“难怪你天天待在这里都忘了回家,跟他们在一起,确实开心。”
       黄爸爸搔着花白的头顶,笑道:“我这也是精力不允许,否则,我很想把德仁苑的模式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孩子得到关照。”袁军宇听着这番话,看着黄爸爸的白发,一时间心有戚戚。
       德仁苑里的人、事、物,治愈了袁军宇的精神内耗。返校后,袁军宇一改往日的颓废气息,积极上课,课余时间学习短视频制作。他把黄爸爸和德仁苑的故事做成视频发到网上,感动了无数人。越来越多的博主、企业家看后,纷纷伸出援手,帮德仁苑渡过了难关。
       慢慢地,袁军宇成了黄爸爸的左膀右臂,他们从“父子”变成了战友。袁军宇在学校也逆风翻盘,不仅获得奖学金,还获得大学生三创大赛二等奖。
       2023年6月,袁军宇顺利毕业,在江西省上饶市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同时兼职做德仁苑的外联和宣传工作。
       截至2023年底,德仁苑养育了348个孩子,其中56个考上了大学,有的读了研,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成为行业精英。
       这些散落各地的孩子们约定,每年正月初四,只要回到了家乡,都会在这天去德仁苑给黄爸爸拜年。大家围坐在黄爸爸身边,说说工作,谈谈学业。喜欢摄影的袁军宇,将这些美好时光一一定格下来,悉心珍藏。
       2024年11月,袁军宇偷偷预定了大蛋糕,通知德仁苑的兄弟姐妹们,商量着给黄爸爸办一场生日会。不能亲自参加的,可以录祝福视频。
       德仁苑已存在17年,17年里,黄爸爸给孩子们庆祝过很多次生日,可他自己却从未过过生日。
       人生第一次办生日会,黄爸爸特别开心。看着赶回德仁苑的孩子们,还有视频里那一张张笑脸,他偷偷用袖子擦起眼泪。袁军宇留意到,黄爸爸那件发黄的白衬衣的袖口磨花了,还破了几个洞。
       大家商量着,要凑钱给黄爸爸买新衣服。而已参加工作的孩子们,纷纷要给黄爸爸发生日红包。黄爸爸婉拒了:“你们能好好生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翻看着袁军宇剪辑的视频,黄爸爸又湿了眼眶:“不错,你们现在会很多新技术,将来我干不动了,希望你能帮我接下德仁苑的大旗……”
       黄爸爸真像一个老父亲在传承他的家业。袁军宇很唏嘘。他还年轻,暂时没有十足的信心能独自承担起这个担子。但他相信,将来,他一定可以,因为他身后站着德仁苑几百个兄弟姐妹!

编辑/张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