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4年8月 下半月版
2024-12-31 15:02 知音官网发布
川妹子改良猪饲料,黄金菜出口韩国日入斗金
刘 韵
在我国,一直以来,红薯梗都被当作辅助食材喂给猪吃。但是在韩国,红薯梗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韩国人钟爱红薯梗,一般会把它晒干了做成红薯梗干,要做菜的时候就把它泡开了炒菜或者炖汤喝。正是看到了红薯梗中的商机,四川妹子黄晓艳便把这些国人眼中的“猪饲料”改良成了“黄金菜”,出口到韩国,每年大赚3000万元。她是如何让“不受待见”的红薯梗变得值钱的呢?刘 韵
开拓新产品
从爷爷那辈儿起,黄晓艳家里就种红薯,而她也从13岁就开始帮父母收购红薯。一直以来,黄晓艳都想离开农村到大城市生活。17岁时,黄晓艳来到广元打工,后来靠经营红薯粉条拥有了一家加工厂。
黄晓艳的生意发展迅速,她很快积累了“第一桶金”。2012年,正当她事业飞速发展时,却接到了客户的投诉,客户称淀粉存在掺假的情况。黄晓艳发现供应商供给自己的淀粉确实有问题,她的信誉和资金遭受了双重损失。
无奈之下,黄晓艳只能拍着胸脯对客户承诺:“这次是我看走眼了,但是我从来不掺假,以后一定想办法避免。”
为了避免再次受骗,黄晓艳决定回村里种新品种的红薯,严格把控生产的每一步。黄晓艳回乡创业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很多农户不理解不接受,不愿意和她一起种红薯。因为之前有人尝试过大规模种植红薯,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邻居都笑她不自量力,她只能承诺:只要是用了她的种子种出来的红薯,丰收后无论市场价是多少,她都会以高出市场价一成的价格进行收购。
有了这个承诺,500多名农户纷纷加入进来。由于新品种品质优良,每亩地里都能够有六七千斤的产量,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却让黄晓艳血本无归。在采购红薯前期,黄晓艳已经花费了300多万元,但是红薯还是源源不断地涌来,她实在没有余钱收购了。
为了信守承诺,黄晓艳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200多万元外债。祸不单行,上百万斤的红薯也在这个时候发霉烂掉,黄晓艳的丈夫顶不住压力选择和她离婚。但事业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没有打倒黄晓艳,由于信守承诺,黄晓艳打动了附近的农户,都决定以后跟着她干。
回乡创业5年来,每到收购红薯的时候,黄晓艳都感觉压力很大。怎样用红薯赚到更多的钱,一直是黄晓艳思考的问题。她不仅用科学的方法控制红薯的大小,还想办法进行红薯深加工。
黄晓艳带着乡亲们把红薯做成红薯粉条、红薯酒、红薯饼干等产品。公司的副总劝她:“公司只种红薯就有不少盈利,做新产品就怕市场不认可。我们只要做好原来的产品就行。”
黄晓艳却不这么认为:“经营公司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新培育的红薯品种不用两年各地的种植户都能种出来了。到时候产量多了,价格自然会降下去,我们还怎么赚钱?我们必须要想在别人前面,做在别人前面,才有可能一直盈利。”
然而,红薯酒、红薯饼干销量很低,客户们都不认可。黄晓艳投入的研发基金打了水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只能当废品处理。
看着被当作废品处理掉的新产品,黄晓艳非常难过。最让她心痛的是,种植户和工作人员中也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安安分分种红薯多好,非整不一样的,现在赔了这么多钱,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我们。”
黄晓艳选择忽略这些声音,创业路上本就是过独木桥,想要大众认可,还是要做出成绩。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产品研发上。
一次黄晓艳去山东考察,发现山东的罐头产业非常发达。她突然想到如果把红薯做成罐头,是不是就成了大家都爱吃的红薯糖水了呢?
“市面上就没有红薯罐头,谁会爱吃红薯罐头呢?”她的想法再一次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之前研发已经赔了很多钱了,这次又要上新品,根本就不现实。做一个新品,前期铺货、广告投入巨大,还不一定有收益!”
虽然反对的声音强烈,但黄晓艳却不想放弃。毕竟当年她要种漂亮的小红薯时也遭到了大家的反对,最后不仅种出来了,而且填补了市场的空白,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管开发什么新项目都会有赔的可能性,我们也只能不断尝试,去找到更大的商机。”黄晓艳决定先去山东的小型罐头厂学习后再投入生产。
黄晓艳学习了很多罐头生产、销售的相关知识。但是她的想法连罐头厂商都反对:“你看大大小小这么多罐头厂家,只有零星几家做红薯罐头的,实在是因为没有销量啊!”
黄晓艳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发现红薯罐头的销量确实很少,不是一个值得大力研发的产品。放弃了红薯罐头,她却在陪孩子逛街时发现了新的商机。
那天,孩子闹着要喝芋泥奶茶。看着营业员熟练地把芋泥舀进奶茶杯里。她敏锐地想到能不能把红薯做成泥,也做成奶茶店、面包店的配料?定下产品,资金又成了问题。
要想做红薯泥罐头,就需要一整套的生产线。刚刚经历过投资失败的黄晓艳没办法进行大的投资。怎样能上一套生产线呢?黄晓艳想到了合作。
黄晓艳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对罐头厂商陈明亮说了:“如果可以的话,你们有生产技术,我们有好的原材料,咱们是不是可以合作一下?”陈明亮很为难:“红薯泥和芋泥不一样,会有奶茶店、烘焙店要吗?”
黄晓艳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的红薯品种和普通红薯品种不一样,更加软糯香甜。我相信做成红薯泥口感一定很好。光说没用,我们还是得用产品说话,做一些红薯泥试试。”
在黄晓艳的坚持下,陈明亮组织厂里的员工一起做了几十盒红薯泥出来。他们把成品红薯泥加入面包后,口感确实很好。有了合适的产品,黄晓艳和陈明亮就开始在客户中推广。
可惜的是,无论黄晓艳还是陈明亮的客户都不喜欢红薯泥这款产品,甚至有客户对黄晓艳说:“我们就喜欢红薯,做成红薯泥就不是那个感觉了,我的顾客也不会喜欢。”黄晓艳并没有因此放弃,可究竟怎样才能把红薯卖出新花样来呢?
发现新商机
想扩展思路开辟更大的市场,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去参加各种展会。黄晓艳经常带着各品种的红薯在全国各地参加农副产品展会,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客户。
一次,黄晓艳在厦门参加一场农副产品外贸展会。在展会上,她积极给客户发送传单,介绍自家的红薯产品:“我们种植的是有机红薯,有鲜食水果型、高淀粉加工型、高营养保健型等多个品种系列,还有深加工的红薯泥罐头等产品,能够满足大家的各种需求。”
公司产品丰富,自然吸引了许多参加展会的顾客参观试吃。黄晓艳忙着给客人介绍产品时,却看见一个人到展位看了看摇头就走。黄晓艳不愿潜在客户流失,急忙过去问他:“是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吗?”
那人摇摇头:“我想要的不是红薯,而是红薯叶柄,今天我在展会上看了一圈,根本没有商家卖红薯梗。”
“红薯梗?”黄晓艳一听都愣了。要知道,在四川农户们都是把红薯梗和红薯拌在一起做成饲料喂给猪吃。现在日子好了农村喂猪的人也少了,红薯梗大都只能搅碎了还田变成绿肥。不管谁家都不会想着卖红薯梗的,因为根本没人买。
“对,红薯梗,我们韩国人爱吃红薯梗。但是韩国红薯产量少,我就想着来中国看看能不能进口红薯梗到韩国。”那人解释道,“但是我找遍了展会,都没人卖红薯梗啊!”
通过交谈,黄晓艳知道这位客户名叫朴承恩,来自韩国。韩国冬天较为寒冷,蔬菜供给受到影响,不少老百姓便将红薯梗制作成干菜,要吃的时候就拿出来一部分,或添加至汤羹粥肴中,或与其他食材一同炒制,以补充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价值高,红薯梗还被韩国人称作“总统菜”。
黄晓艳一听开心坏了,别人不卖她可以卖啊。她急忙拉住朴承恩:“我家有红薯梗啊,你把具体要求给我,我们试试能不能做出你想要的产品。我们做好了样品发给你看看。”得知黄晓艳有红薯梗,朴承恩也很开心,当即要求黄晓艳尽快将样品寄给他。
在仔细了解朴承恩的需求后,黄晓艳决定回去就收红薯梗进行晾晒后销往韩国。由于合作的农户都是集体刨收红薯,剩下的红薯梗也都很快集体搅碎还田。想要大量的红薯梗,就只能去散户家里收。
说干就干,黄晓艳带着公司的所有人一起走街串巷吆喝:“收红薯杆杆啰!有的拿来卖哦!”很快,黄晓艳和同事们就收了很多红薯梗。收来红薯梗还需要加工以后才能当作样品发往韩国。
新鲜的红薯梗很容易腐烂,空运到韩国成本太高,陆运、海运周期太长会坏。黄晓艳决定将红薯梗晾晒成干,不仅可以延长红薯梗的保质期,还非常方便贮运。
黄晓艳和同事们先是将红薯梗直接晾晒,却发现泡发后口感干涩、纤维粗糙,根本无法食用。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定了。那段时间,黄晓艳不停地尝试各种方法,努力找出适合红薯梗干的加工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发现烫煮后冷却再晒的红薯梗干的口感好很多,只是晾晒的时间和日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红薯梗干的口感。
怎样才能让所有红薯梗干的口感统一呢?最终,黄晓艳在多次试验后确定了红薯梗分拣、清洗、烫煮、冷却、烘干等工序及每一项工序的要求。其中,烘干环节非常关键,因为红薯梗干的口感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做出了美味的红薯梗干,黄晓艳急忙把样品寄给朴承恩。对方品尝后,立刻下单5000斤,这又让黄晓艳犯了难。通常10~12斤的鲜红薯梗烘干后只能得到1斤红薯梗干。也就是说5000斤红薯梗干需要用到50000余斤鲜红薯梗。
如今,红薯已经刨收完毕,大部分农户家的红薯梗都已经搅碎归田,黄晓艳能够收到的红薯梗极其有限。她只能和朴承恩商量:“今年的新鲜红薯梗剩的不多了,我把所有的红薯梗都给你做成红薯梗干,有多少就发给你多少。剩下的咱们能不能签一个合约,等明年我把货给你备齐?”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朴承恩还是答应了。
2021年12月初,3000斤红薯梗干从安岳销往韩国,这是四川省首单出口的红薯梗干。因为黄晓艳的产品不掺假,品质优良,朴承恩的许多顾客都反复购买。朴承恩不久后追加了2000斤的预购合同。
改良新产品
第一批货就这样成功销售出去了。黄晓艳并不满足,她要让产品更加有“卖相”。黄晓艳通过建设烘干厂房,进行标准化生产,使红薯梗干的品相和品质均得到了提升。此后,黄晓艳不仅生产红薯梗干,更是开发了真空包装的红薯叶,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每亩可增收,市场前景很好。
红薯梗干的订单多了,黄晓艳又开始研究怎么种植高品质的红薯梗。一般来说,红薯梗长得旺会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红薯的根基部得不到充足的养分,红薯生长得就非常慢,甚至肉质根迟迟不开个,不能够形成具有更高商品价值的肉质根。也就是说,红薯的茎和根不可一举两得。
黄晓艳多次求教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在怎么提高红薯梗质量又不影响红薯收成上下功夫。经过她和专家们的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一套有效方案。首先要适时早栽,延长生长期,发挥无性繁殖的优势,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其次要合理密植,分种春薯和秋薯,春薯茎叶长势旺,密度就稀一些,秋薯生长期短,密度就稠一些;然后要技术栽插,在保证薯苗成活的前提下尽可能浅栽,有利于块根形成和膨大。
通过调整种植方案,黄晓艳果然种出了高品质的红薯梗,比一般的红薯梗更粗大,味道也更鲜美浓郁,她为其取名为“黄金菜”。
“黄金菜”经过简单的加工后售卖到韩国。“经过加工的红薯梗可以卖到每公斤20元,去年,光是红薯梗我们就卖了300多万元,农户每亩可增收1500元左右。”黄晓艳说,“再加上红薯粉和鲜食红薯的收益,我一年能赚到3000多万元。”
市场效益越来越好,黄晓艳还希望能够拉长红薯育苗的时间。以往在大田进行种薯育苗,一般只能在8月到11月。要想争取更多时间,就要解决保温的问题。于是黄晓艳建起了大棚,把好的红薯藤每根截取30厘米,移栽到大棚内繁育种薯苗。没想到效果很好,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简化了生产环节,1亩大棚育出来的种苗,可以移栽大田50亩。
通过各种努力,黄晓艳的红薯产品开始销往多国。“我的红薯和红薯梗干已经卖到了俄罗斯、迪拜、法国、韩国。”黄晓艳自豪地说,“红薯产品不愁销路,每年客户都是提前下订单,我们根据订单来决定种植面积。我的目标是2025年产值达到20亿元。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我不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我一起种植红薯,走上致富路,这是我的目标和梦想。”
黄晓艳不仅自己赚到了钱,也带动了她周围的12个乡镇2000多户的村民共同致富。过去8年,她先后为3000余名农民工和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2000余名留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带领500多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让许许多多的人靠着红薯和红薯梗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快速通道。
编 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