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48期

2021-09-16 16:38 知音官网发布

嵌入毛泽东生命中的三个“9月9日”
 
       毛泽东作为巨人中的巨人,无疑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然而,他一生饱受磨难,九死一生,妻离子散,为中国革命献出6位亲人的生命。其中,他的三个9月9日的不凡经历,生死攸关,惊心动魄。
 
前所未有的分裂局面
       1935年6月12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四川省懋功县(即今小金县)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举行会师大会。次日,毛泽东率中央负责同志和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县城,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
       两大主力红军刚刚会师的时候,红军总兵力达十余万,士气高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联名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中国苏维埃运动两大主力的会合,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新纪录,展开了中国革命新的阶段,使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国民党惊惶战栗。”
       然而,谁能想到,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分裂局面呢?
       7月21日至22日,中央政治局在芦花开会,讨论对红四方面军之前放弃鄂豫皖、通南巴根据地问题的看法。会议总目的是团结张国焘。毛泽东说:从鄂豫皖到现在,国焘领导是没有问题的,路线是正确的,其他个别问题不正确。可以说,充分肯定了四方面军的功绩。
       但是,芦花政治局会议的视野过于偏向了过去。张国焘钻了这个空子。否则仅仅一个张国焘,纵有再大野心而无人响应,能给中共中央造成后来那样大的危机吗?
       暴风雨到来之前是平静的。表面看起来,“北上”的问题好像解决了。
       7月21日,中革军委决定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兼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同时,中革军委下达《松潘战役第二步计划》,将红军编为5个纵队北上。
       但是,大军刚到毛儿盖,张国焘就拿出了他对政治局芦花会议的不满。他召集紧急干部会议,宣布中央执行的是机会主义路线。要求将四方面军的十几个干部分别批准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书记处书记;同时指责遵义会议是调和主义,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与政治局,周恩来退出军委工作,不达目的不进兵。
       矛盾空前尖锐化,张国焘想摊牌了。
       为应对这一局面,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以南40里的沙窝召开会议。毛泽东再次决定退让。通过了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其中,陈昌浩、周纯全二人为政治局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陈昌浩为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为总政治部副主任。
 
9月9日,危机爆发
       由于时间的耽搁,胡宗南部主力已集结松潘,堡垒封锁基本完成。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松潘战役计划,决定改经草地北上。
       据此,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以集中在卓克基地区的红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编为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带领,北出阿坝,争取先机进占夏河、洮河流域;以集中在毛儿盖地区的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军编为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带领,北出班佑、阿西。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此时,国民党军薛岳部、胡宗南部及川军正逐步合围过来,企图把红军歼灭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地区。张国焘按兵不动——他又想北出阿坝占领青海、甘肃,又想南击抚边、理番,举棋不定。
       8月15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目前应专力向北,万不宜抽兵回击抚边、理番之敌。”张国焘接电后,终于从卓克基出发。8月20日,先头部队占领阿坝。8月21日,右路军开始过草地。
       8月29日,右路军第三十军和第四军一部,向包座地区之敌发起进攻。经三天激战,毙伤俘敌第四十九师五千余人。四十九师是胡宗南的主力,被刚刚走过草地的程世才、李先念指挥三十军一下打垮,北上之门由此完全打开。
       跟随右路军前进的中共中央,站在敞开的门边,焦急地等待左路军的张国焘。但张国焘迟迟不动。9月3日,张国焘电称“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以待毙”;公开反对北上方针,要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同时,令左路军先头部队三日内全部返回阿坝。
       危机到了爆发时刻。
      《毛泽东年谱》记载,9月9日,张国焘从阿坝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共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并称“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行动。”另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