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55期

2022-02-14 15:42 知音官网发布

革命大历史:共产党人是怎样握起枪杆子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毛泽东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所写的这段话,早已成为帮助人们理解革命的经典论述。那么,共产党人是怎样握起枪杆子的?
 
所有先驱都踩着同样的节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包括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在内的一大批西方政治思潮涌入中国。彼时中国正处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和南北分裂战乱的混乱时期,人们对共和的失败深感失望,任何西方现代思潮传到中国,都可以获得一席之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西方列强都打得奄奄一息,一片废墟。大半生致力于建造西式民主共和的孙中山先生也在想,如果中国以它们为榜样,努力活成它们的样子,紧接着就跌进同样的深渊,再来一次革命,那是何苦呢?为什么不直接跳过去,通往下一阶段?后来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认为“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便与这一思想历程有关。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潮,就从自由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几乎什么思潮都可以说自己是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无不以社会主义之名而行。其中,无政府主义影响最大,吴稚晖、区声白、黄凌霜等传播无政府主义,都在社会上拥有很高声望。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呢?简单说来,就是这个社会不需要什么权威,政府不要,社会组织不要,每一个个人都是自由的,都心怀善意,心向光明,爱己及人,大家彼此平等,彼此互助,和乐相处。
       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并不坏,对于中国尤其如此。中国是一个由小农、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小知识分子等各种小生产者组成的庞大社会,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体绝对自由,对他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问题是,它只能描绘愿望,却无法提供通往愿望的解决方案。要让贵族、军阀、资本家、买办、工人、农民互相亲善,公正团结,就会涉及既得利益者(压迫者和剥削者)向受损的大众转移利益的问题。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怎么可能呢?
       毛泽东很快就切身感受到了这一问题,《民众的大联合》发表后没几天,湖南军阀张敬尧派兵查封《湘江评论》,在打砸现场,在黑洞洞的枪口面前,他明白了“和乐亲善共臻盛世”的可笑。
       1920年8月,人在法国的蔡和森写信给毛泽东,明确提出“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方法,毛泽东回信的时候也反思了无政府主义,认为“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同样,人在法国的周恩来,也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也就是在这样一种集体转变之中,社会革命的先驱们开始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1920年4月,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之一的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中国知识分子终于可以通过原著对科学社会主义一管窥豹。
 
中国共产党无可选择
       1921年7月中共建党之后,就投入了工农运动。党的建立,离不开苏俄的帮助。“一大”会场之所以有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科尔斯基,就是因为建党受到了苏俄的指导。
       为什么苏俄要来帮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组织呢?
       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中的国际主义精神之外,从现实角度简单说来,就是苏俄当时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非常孤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苏俄都遭受了直接的武装干涉。在东方,1918年到1922年,英、美、加、日等协约国成员展开了“西伯利亚干涉”。
       列宁原本预计,俄国革命会撬动欧洲国家发生连锁反应,的确,俄国革命带动了欧洲革命,但在短时间内就被扑灭,之后就悄无声息。分析原因,“工人阶级贵族化”这个列宁长期思考的问题就提到了桌面——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日子过得比以前好,革命意识薄弱化了……(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