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790期
2022-08-24 16:30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的伟大人格与无限魅力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初心,并使之人格化,进而使他的理想追求、他的政治意志、他的喜怒哀乐始终与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情感高度契合,而呈现无限魅力,赢得人民崇敬。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建党之前的1921年1月28日,毛泽东曾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觉得吾人唯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的心中“主义之争”是不能相让的。
1921 年 2 月上旬,毛泽东劝弟弟毛泽民把家里的事安排好,走向社会,参加革命。他说:“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真正不存羁绊,不留后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凡涉及理想、道路、方向等原则问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谁,他都直言相向、亮明立场,无所顾忌、毫不妥协。
1958年5月18日晚,毛泽东在主持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及部分副团长会议时指出:“我们有两个出生父母,一个是旧中国,一个是十月革命。”足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他生命中的位置,也因为如此,决定了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性。
1959年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马特,马特说:“我用智利人民的名义,希望中国不要多谈马列主义,而谈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说:“我们不同意。”处于外交场合,面对外国客人,毛泽东在原则问题上无丝毫客气和迁就,斩钉截铁,不容商量。
对党内,毛泽东则始终高度关注共产党人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1961年2月8日,毛泽东在与地方领导同志谈话时说:“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很多人没有精神准备,很多人不是为社会主义而参加我们队伍的。有些人为了个人目的,为了发财、分土地,为了逃命……要抓紧对干部的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对理想的执着,是建立在必胜信念基础上的。1961年9月他与蒙哥马利的一段对话,经典地反映了他所拥有的这种自信。
蒙哥马利问:“主席能否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你们才开始看到黎明?”毛泽东说:“一开始就看到了。对我们来说,前途一直是明朗的,至于道路,那是人走出来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大路也是人开辟出来的。逐步取得经验,逐步看到光明。”
作为领袖人物,毛泽东所秉持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主张,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开宗明义,亮明旗帜。
1961年,毛泽东在与地方领导同志谈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如果百分之八十几的农民不满意国家政权,不满意共产党,那怎么能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代表劳动者的。”
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毛泽东一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在他眼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唯有对人民恭敬有加。1949年7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年战绩》画册题词“人民的胜利!”这五个字,道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胜利的根本原因……
(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