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57期
2023-12-25 12:30 知音官网发布
周恩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摆渡人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时势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国家危难、人民苦厄,前赴后继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就是其中之一。为使中国这艘巨轮重新傲立于世界潮头,周恩来呕心沥血,甘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摆渡人……甘做推动中国航船前进的拉纤人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要推动中国这艘巨轮改变千疮百孔的破败状况,需要有一支团结的队伍,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有能够掌握航行方向的舵手。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周恩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回到广州,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通过在中共广东区委、黄埔军校的工作,以及东征、北伐、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等实践的历练,周恩来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越来越得到认可,他也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领导责任。1927年4月底5月初,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委员,五届一中全会上又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12月他到中央苏区后,又先后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邓小平后来曾说:“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也很不成熟的。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
中共成熟的领导集体是从革命实践中走出来的。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以及随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掀起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浪潮,土地革命战争自此开启。立足于中国的大地之上,也走出了毛泽东、朱德等一批革命领袖,周恩来亦是其中重要成员。
1931年底,周恩来由上海来到中央苏区,以苏区中央局书记的身份加强当地领导。在战火洗礼中,周恩来日益感到“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与中国革命实际的脱节,以及由此给革命带来的危害。在实际工作中,周恩来十分看重并尊重毛泽东的作战经验,尽力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才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
1933年初,原在上海的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到达中央苏区,党政军大权集中到了他手中。博古等人在中央苏区进一步推行“左”倾错误,极力排斥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在军事上依靠毫无中国作战经验的军事顾问李德,周恩来对重大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也被剥夺。“左”倾错误领导的直接后果,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遵义会议在中共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它的最大贡献是停止了博古“左”倾错误领导,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期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功不可没;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周恩来更是厥功至伟。
遵义会议前夜,周恩来经过不懈斗争,排除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在遵义会议上,当博古代表中央政治局作报告,从客观上为军事失败辩解,力图推卸责任时,周恩来作副报告,明确指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周恩来的报告扭转了会议方向,保证了遵义会议的成功。会后,毛泽东这样评价:“这次会开得很好,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贯彻落实:主动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周恩来在处理各项工作时,都认真负责、尽心尽力。他之所以给人善于执行决策的印象,在于其自觉选择,或者说他“总是有意使自己主要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主动承担起执行任务的周恩来,自此成为毛泽东须臾不可离开的革命助手,在毛泽东宏才大略的谋划下,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殚精竭虑。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片段就可管窥一斑……(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