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59期

2023-12-25 12:39 知音官网发布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哲学:“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把大胆尝试、同时注意保持稳妥的做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人们通常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邓小平联系起来,认为邓小平最先使用这句话来鼓励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探索。
 
“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摸着石头过河”具有主体论层面的深刻含义。要过河,就要有大批想过河的人,有大批敢于下水的人,这就需要管理者鼓励人们下水前进,形成数量庞大的实践主体,并处理好不同实践主体之间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要求尊重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保护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从根本上符合唯物史观强调的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邓小平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他以身作则践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保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1958年10月,邓小平在四川北部的绵阳、江油一带视察时,看到男女老少都在炼钢铁、田野一片空寂时,很不高兴。他对陪同的省、地委领导同志说,你们这里农业是大失败,大垮台,明年是大减产!他语重心长地说,群众的干劲大,热情高,这很好。但越是这种情况,你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实事求是,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改革涉及的规模之大,面临的问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没有任何先例可循。邓小平十分清楚,改革开放要深入推进,必须依靠实践发展,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改革与开放举措的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动员和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人们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提出要发扬经济民主,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不但应该使每个车间主任、生产队长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而且一定要使每个工人农民都对生产负责任、想办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参与改革开放的主体,必须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无论是安徽小岗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的实践,还是江苏华西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无论是深圳经济特区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还是温州姑娘章华妹领取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都体现着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的保护作用,对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的尊重。
       1992年7月23日、24日,邓小平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谈道:“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正是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邓小平特别提出,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摸着石头过河”具有认识论层面的深刻含义。要顺利过河,就要对河流的水文条件有充分认识,就要既看到河流表层的现象,也要看到河流底层的潜流;既要分析水流的变化,也要掌握河底的情况,把石头摸实摸准,果断探路过河,为后面的人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前进道路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看,这就涉及如何对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从1978年底部分地区开始搞家庭联产承包,到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废除人民公社,农村改革的实践可谓翻天覆地,成效也是显著的。但对农村改革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一些人总认为包产到户会破坏集体经济,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行动上畏缩不前。
       思想观念上的突破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一步步进行的。邓小平的办法是允许看,不搞强制。农村改革开始搞得并不踊跃,好多人在看。开始的时候只有1/3的省份干起来,第二年超过2/3,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邓小平后来在南方谈话中感慨地说:“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农村改革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于这一涉及雇工问题多、技术水平低、与国有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新生事物,党中央采取了尊重、支持和引导的态度,为乡镇企业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1750多万个,是1983年的10多倍;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