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60期

2023-12-25 12:41 知音官网发布

新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的第一次重大调整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然而,1952年9月,党中央即改变了这一战略构想,并宣布“立即过渡”……
 
“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逐步取得胜利,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也转而由原来那种“未来的很长时期内”、“漫长的”等很不清晰的时间概念逐渐地确切、具体起来。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刘少奇在向会议所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报告中,当谈到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时说:“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的办法,则要犯‘左’倾错误”。毛泽东赞同他的观点,并补充说:“到底何时开始全线进攻?也许全国胜利后还要15年”。
       然而,经过了短暂的经济恢复之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的构想也随之有所改变。1951年2月1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战略构想,并且在会议决议要点中作为第一条加以强调,指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要使省市级以上干部都明白。准备时间,现在起还有22个月,必须从各方面加紧进行工作。”
       为了引起各级干部的重视,1951年3月,毛泽东在对刘少奇“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稿的批语中批示道:“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思想,请你在会议中讲一下,使他们有所准备。”
       按照这个建议,刘少奇在1951年曾多次向干部讲述过这个问题。5月7日,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说:在三年准备(还有19个月)之后,我们来一个十年经济计划。到十年以后,新中国的面貌就要改,那时我们将不但有浩大的农业,而且我们有自己强大的工业。
       7月5日,他又在为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作报告中强调说:“三年准备,十年建设,要努力争取”,其他工作要配合经济建设,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中央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个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考虑落实的问题。
       11月13日,华北局召开扩大会议,就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1952年工作纲要,上报中央请求批示。11月16日,毛泽东为此写了批语,要求各中央局及省市区党委要“根据中央的方针和当地的情况仿照华北局那样,都订出一个1952年的简单明了的工作大纲,电告中央及中央局批准施行”。
       1952年初,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编制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前期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样,一个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从目标、计划到组织领导就都以中央初步统一认识的形式开始启动了。
 
“现在就过渡到社会主义去”
       先搞一段新民主主义,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思想,在中央领导人的头脑中还不是最后的“定见”。195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之后不久,毛泽东就改变了原来的构想。
       1952年9月以后,他就开始谈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据薄一波回忆:“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听到毛主席谈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是1952年9月24日在中央书记处的会议上。那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毛主席讲了一段话。大意是: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对此,连薄一波都有点感到突然,觉得“毛主席的这种构思,显然已不同于刚进城时他本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设想了”。但是,对于毛泽东的这一观点,与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没有提出异议”。
       10月,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参加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期间,便把这一构想传递给了斯大林。10月20日,刘少奇又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了一封长信,解释了中国将怎样和用什么“大体方法”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问题。
       1953年2月,毛泽东又提出“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还多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为了更好地理顺公私关系和顺利地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春,中共中央指派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组织了有关工作组到上海、武汉、南京等地调查。
       5月,李维汉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提出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特别是公私合营这一主要环节,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的观点,得到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充分肯定……(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