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71期

2024-03-27 15:55 知音官网发布

高瞻远瞩:伟人毛泽东的“战略眼光”
       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战略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从长远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见;他也善于从全局出发,进行战略部署,绝不因小失大;他还善于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最大程度地为中华民族赢得利益。
 
着眼长远的战略预见
       毛泽东曾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这可谓对毛泽东战略思维的最好注解。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一时处于低潮,而反革命力量却异常强大。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用各种手段残酷镇压革命行动。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倒在了血泊之中。不少同志对红军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发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长远出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科学预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揭露“亡国论”与“速胜论”的错误,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全面抗战初期撰写了军事名篇《论持久战》。他通过考察、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并描绘出抗日战争战略由防御到相持最后到反攻3个阶段的蓝图,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很快发动了内战。当时,国共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毛泽东科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1946年8月,他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得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历史的发展证明,毛泽东这种预见是多么正确。1960年,斯特朗在《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这篇文章中,怀着深厚的感情回忆起这次谈话。文章说,“毛主席十四年前在延安时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现在这已成为有历史意义的历史名言了。”“毛主席一针见血的语句、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分析和诗人的想象力,使他的谈话成为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有启发性的谈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面对现实、回顾历史、预见未来的一生。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着眼长远,都对革命和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做出过科学预见。这些科学预见,作为行动的先导,一次又一次使中国人民看清了前进的方向。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胸怀全局的战略部署
       战略思维要求着眼大局、胸怀全局,不能只盯着局部,只有这样才能够不因小失大。毛泽东也曾说,“没有全局在胸,是投不下一着好棋的。”
       在井冈山时期,每当毛泽东和战士们挑着粮食从宁冈登上黄洋界在草坪上歇脚的时候,战士们总是喜欢围坐在毛泽东的身边听他讲革命道理。有一次,他问战士,站在树下能看多远。有的战士回答说,“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毛泽东的开阔胸襟、全局视角、战略思维溢于言表。
       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誉为“革命圣地”。1947年,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转入战略进攻之际,蒋介石发了狠心,严厉要求一定要对“匪军老巢”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
       国民党军队用来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总兵力共34个旅25万人。由胡宗南直辖的15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担任主要突击任务;以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部辅助突击,企图一举攻占延安,摧毁中共中央,或者逼迫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再在华北同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当时在陕北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装备上与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相比都处于绝对的劣势。一时延安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经过对形势的分析,毛泽东坚定认为,蒋介石在其进攻能力快要枯竭的时候,下这么大力气来占领延安,自以为得计,实际上完全无损人民战争胜利的大局,并不能挽救其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同时应该看到,此次进攻延安,蒋介石是下了赌注的,不仅投入自己的大量嫡系部队,还在西安集中了近100架飞机,这些飞机占到了国民党空军的3/5。而我陕甘宁边区,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和敌人相差甚大。经过认真研究,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放弃延安,全部撤出,留下一座空城……(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