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4年11月·月末版
2024-11-22 16:20 知音官网发布
护林父子档36年接力:千山又一程,万树又一春
袁正琴
袁正琴
珙桐(又称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20世纪80年代,森林植物考察组到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崩尖子进行森林植被考察,发现了树龄超过500年的珙桐。
护林员易善坤和易发军父子36年如一日,一路呵护着崩尖子自然保护区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
如今,每年春末夏初,保护区内“白鸽”舞枝头,一树开千花——
守护,从砍路开始
“国家的宝藏,我来替您继续守护。”那天,易发军这样对父亲易善坤说。易善坤那布满皱纹沟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1968年,易发军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都镇湾镇响石村二组。那里紧挨着崩尖子林区。崩尖子山高林密,野生动物和名贵中草药数不胜数。靠山吃山,伐木、打猎、挖药材,林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易发军20岁那年,崩尖子林区修建了管理站。父亲易善坤因为之前给森林植物考察组做过向导,受聘成了首批兼职护林员。
“我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山林!”易善坤说到做到。崩尖子地势陡峭,荆棘密布,要巡山,得有路。担任护林员的第一天起,他就着手开路。
每天一大早,易发军刚起床,就发现父亲已经上山了。他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天黑透了才下山。
母亲数落他:“你这哪里是兼职?怎么一年四季不放假的?地里的红苕也不帮忙收,玉米也不帮忙掰。”
父亲不恼,反而开导母亲:“既然接受了这个差事,肯定是要做好的,一不留神,古树就被人偷走了,太可惜了不是?”“就是你理由多!”埋怨归埋怨,母亲每天起得更早,赶在父亲出发前煮好土豆、红薯,烧好水,好让他中午在山上有吃的。
易发军看父亲砍路辛苦,有空的时候就去山上帮忙。父子俩分工,从不同的方向朝着森林深处砍。一天天过去,父子俩硬是用手里的砍刀,从荆棘中砍出几条十几公里的山路来。
1992年,易发军与张忠会结婚。次年,儿子易继耀出生。夫妻俩耕种十几亩农田,易发军还顺带做兽医,他再也没有时间帮父亲巡山。
1995年10月的一天傍晚,易发军从几里外的村民家给猪做完治疗回家,发现父亲还没回,他隐隐有些不安。
好在很快,隔壁就传来了动静。只见父亲一瘸一拐地朝着屋子走来,眉头紧皱,一脸痛苦。
“爸,你这是怎么了?”易发军赶忙迎了出去。“崴了脚。”原来,因下雨山上路滑,易善坤摔了一跤,导致右边大腿骨折。
易发军连忙出去给父亲找药,最后在诊所开了一剂药酒回来。易家离最近的公路要步行5公里,易善坤行动不便,只能靠着每天擦药酒治疗。四五天后,易发军发现,父亲又一瘸一拐地上山了。
治疗粗糙,加上腿伤没得到好好恢复,易善坤常年腿痛。到2005年初,伤痛加剧,易善坤再也爬不上山了。
那段时间,易发军看见父亲每天站在家门口,双手叠搭着拐杖,望着郁郁葱葱的山脉,忧心忡忡。崩尖子宝贝多,在多年的巡护和宣传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可不能功亏一篑呀。
易发军明白父亲对大山割舍不下的感情,他提议:“要不,我替您去巡山?”易善坤浑浊的眼睛一亮:“你说真的?”巡山苦,易善坤以为儿子是安慰自己。
“嗯,我去申请看看。”易善坤忽然就觉得心里一颗石头放下了,儿子能吃苦,自己相信他。很快,易发军顺利通过了林业部门的考试,成了易家第二任护林员。
“你要去当护林员?”听说丈夫要去当护林员,妻子张忠会不乐意了。护林员工资低,翻山越岭的,既辛苦又危险,外出随便找个事做,一个月甚至能抵护林员一年的工资。
易发军只能以沉默来回避。
儿子易继耀也不理解。“爸爸,你真要接爷爷的班?护林员有什么好的,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多。”“你读好你的书,爸爸的事情你别操心。”
看到儿子一家人因为护林的事闹矛盾,易善坤很为难。易发军安慰父亲:“没事,他们会理解的。”
斗转星移,我就成了你
谁知,易发军的沉默惹恼了妻子,2006年春节刚过,张忠会就离家外出打工了。没几天,儿子开学住校,家里就剩下易发军孤家寡人。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因为他肩负着4.4万亩的林区巡护重任。
开始独立巡山后,易发军体会到了父亲这些年有多辛苦。巡山路一年要砍一次,草多林密,山蚂蟥来势汹汹,摘走一个又来一群。山蚂蟥咬过,奇痒难耐,抹什么药都没多大用,咬伤的地方要缓半个月都难以愈合。
巡山路上险情不断。一次巡山时,因下雨山路太滑,易发军脚下没踩稳,人直直往前扑倒下去,情急之中,他双手去撑地,不料,一根像筷子般粗细的尖锐野竹尖瞬间穿透手掌。
最初因麻木,易发军没感觉到痛,他起身用随身带的钳子夹住野竹尖,将它从手心抽出来。随着鲜血喷涌而出,一阵钻心的疼痛瞬间传遍四肢百骸,易发军冷汗直冒。他忍痛自救,割下一截软树藤将伤口缠绕止血。
回家后,父亲心疼不已,去山脚边扯了些草药,捣烂给他敷上。
还有一次,易发军拿着砍刀去砍土坎上的野竹子,谁知他一刀下去,砍中了野猪窝,四只野猪“吼吼”几声惊跳出来,易发军吓得头发直竖,从土坎上滚落下去。几百斤重的大野猪带着三只小的往森林深处逃窜,他坐在地上,一个多小时后心仍然狂跳不止。
他曾无数次摔伤,还遇到过碗口粗的铁头蛇擦着头皮“飞”过……每天十几个小时,易发军循着父亲的足迹巡护着保护区的一草一木,身上新疤叠旧痕,伤痕累累。
巡山途中,遇到谁家里有个事情,易发军会主动搭把手。特别是遇到牲畜生病,他免费给予医治。慢慢地,保护区周围山民信任了他,他也借机宣传森林防火防盗、珍稀动物植物保护等政策。几年下来,山民们守纪意识越来越好,没有盗砍盗猎现象发生了。
自从妻子赌气外出打工,一连几年都未回家。每天巡山回去,易发军面对的是清冷孤寂空荡荡的家,家里安静得连缝衣针掉地上的声音都清晰可辨。
好在父母就住在隔壁,易发军回来得早时,就过去坐坐,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父亲自责,要不是接自己的班,儿媳不会跟儿子赌气,日子也会过得比现在宽裕。不善言辞的父亲一遍遍嘱咐儿子:“你一个人上山要注意安全。下午早点下山。”“山上的宣传语要重新用油漆刷新一遍。”“古树的牌子要重新加一遍防水漆了。”
不久,易发军所在的村组落实扶贫政策,村里很多人搬迁到林区外的安置房小区。父母为了看病方便,也住到离家20多公里的镇里的出租房。易发军仍然选择了坚守,整个村里只剩下他一户人家,唯一显得有生气的,就是家里的几只鸡鸭、两头羊、一头猪。
每隔几天,易发军就去买菜和日用品送给父母。从2014年开始,易善坤因为腿上的老毛病,每年春秋两季就熬不住,要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易发军几乎每晚去医院照顾。父子俩平常交流三句不离崩尖子:发现了几人合围的珙桐,树立了界碑,又有林业部门的领导来考察,护林员的工作得到肯定等等。每当这时,易善坤脸色柔和,内心颇感欣慰。
2015年4月的一天,易发军从父亲家赶往崩尖子,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打滑失控侧翻,他摔断了双手手腕。他忍着剧痛,联系附近的村民将他送去医院接骨。
住院期间,因双手打着石膏,他吃饭喝水穿衣洗漱都没法自理。怕父母和妻儿担心,这一切,易发军都瞒着他们,请了护工照顾自己。
后来,张忠会得到消息,火急火燎地请假赶回家。易继耀得知爸爸摔伤,每天都打电话询问。
出院后,易发军搬去父母那里养病。父亲看到儿子双手受伤,心里不好受:若是儿子落下永久残疾,影响生活,以后只怕要长久受苦。父亲精心照顾着儿子,喂饭时,总是问:“吃饱了?要不要再喝一碗汤?”
整整两个月,易发军都靠父亲照顾。手腕刚有好转,易发军又一头扎进巡山工作中。
36年接力,青山一瞬
为了让林区尽早进入国家队,易发军带队启动了勘界立碑工作,立界桩180个、界碑14个。201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崩尖子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易发军第一时间就将此消息告诉父亲,当晚,父子俩高兴地喝了一盅。
2018年10月的一天,易发军正在山上刷宣传标语,突然接到父亲电话:“你妈妈病了,快送她去医院。”等到易发军赶过去,母亲已经不能开口讲话。母亲被送到长阳县人民医院,又紧急转院到宜昌市人民医院,然而病情严重,手术几天后遗憾去世。
易发军伤心不已,如果那天不上山而是及时送母亲去医院,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母亲去世,易发军留下永久遗憾。他更加牵挂父亲,每隔几天就要去父亲那边帮忙打扫卫生,添置生活用品。
父亲由于常年吃止痛片和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导致胃受损引发胃病,发作时疼痛难忍。
“你先吃点东西,再喝药。”易发军多次叮嘱父亲。可父亲有时候难免忘记,胃痛一发作,就痛得整晚睡不着,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他一直自己扛着。
大学毕业的易继耀也逐渐理解了易发军的选择。他买了户外登山鞋寄回去,鞋子前面部分加了钢板,走路安全舒适。
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在武汉工作的易继耀天天打电话报平安,“爸爸,你和爷爷要注意身体。”为了爷爷的安全,易继耀春节都没回家。大年三十,易发军给父亲做了他最爱吃的“汤菜”,父子俩简简单单地过了一个年。
2021年,易发军巡山时发现了不少珙桐种子,琢磨着能否通过人工培育,扩大种群数量。
“我们每家拿出一小块地种植,相信会有一天能让鸽子花开遍山野。”两年时间,易发军积极响应拯救极小物种号召,主动拿出自家坡耕地,同时鼓励周围农户参与人工种植珙桐。如今,当地种植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亩。
崩尖子风景优美,4月初,成片珙桐花开,像一片鸽子的海洋。到了秋天,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易发军偶尔抽空拍摄几张发到微信朋友圈纪念。
易继耀会转发父亲拍的照片,帮着宣传崩尖子。朋友们经常听他提起崩尖子,不禁有了好奇,易发军盛情邀请他们过去玩。
易发军还学会了信息化监测,在崩尖子山林深处安装了20多部红外相机。“今天相机拍下了不少珍贵画面!”易发军很兴奋。
红外相机拍摄到林麝、果子狸、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等动物影像资料,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采用。
有人问,常年孤独巡山,他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情。易发军说,开心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崩尖子,再就是林业局领导来崩尖子考察,给他布置新的任务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虽然每个月才600元补贴,但易发军一直坚持,不离家、不离山、不离林,不离这片承载着他和父亲梦想的绿地。易发军对护林员工作就像他的微信名一样:永不放弃。
白天巡山,晚上学习法律和政策,熟悉这些知识以后,易发军对村民进行宣传,让他们也帮着守护这片山林。
“天上风雨多,林中鸟归窝,只有那个赶路人,不怕路坎坷……”一个人巡山时,易发军喜欢哼几句歌。多年来,他孤独地走在艰险的巡山路上。
在父子俩36年接力巡护下,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区内有珙桐、水青树、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茂密的森林和优良的栖息地为中国小鲵等濒危物种提供了难得的生境。
保护区是鄂西南山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特种基因库,共有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42个群系,现有维管植物195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野生动物206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
2024年7月,易善坤、易发军父子被评为湖北好人,对他们的颁奖词是:四万亩原始森林,父子俩接力守护。他们用深情陪伴大山,为儿孙守得一方好生态,此生无悔……
编辑/李雪莲
护林员易善坤和易发军父子36年如一日,一路呵护着崩尖子自然保护区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
如今,每年春末夏初,保护区内“白鸽”舞枝头,一树开千花——
守护,从砍路开始
“国家的宝藏,我来替您继续守护。”那天,易发军这样对父亲易善坤说。易善坤那布满皱纹沟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1968年,易发军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都镇湾镇响石村二组。那里紧挨着崩尖子林区。崩尖子山高林密,野生动物和名贵中草药数不胜数。靠山吃山,伐木、打猎、挖药材,林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易发军20岁那年,崩尖子林区修建了管理站。父亲易善坤因为之前给森林植物考察组做过向导,受聘成了首批兼职护林员。
“我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山林!”易善坤说到做到。崩尖子地势陡峭,荆棘密布,要巡山,得有路。担任护林员的第一天起,他就着手开路。
每天一大早,易发军刚起床,就发现父亲已经上山了。他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天黑透了才下山。
母亲数落他:“你这哪里是兼职?怎么一年四季不放假的?地里的红苕也不帮忙收,玉米也不帮忙掰。”
父亲不恼,反而开导母亲:“既然接受了这个差事,肯定是要做好的,一不留神,古树就被人偷走了,太可惜了不是?”“就是你理由多!”埋怨归埋怨,母亲每天起得更早,赶在父亲出发前煮好土豆、红薯,烧好水,好让他中午在山上有吃的。
易发军看父亲砍路辛苦,有空的时候就去山上帮忙。父子俩分工,从不同的方向朝着森林深处砍。一天天过去,父子俩硬是用手里的砍刀,从荆棘中砍出几条十几公里的山路来。
1992年,易发军与张忠会结婚。次年,儿子易继耀出生。夫妻俩耕种十几亩农田,易发军还顺带做兽医,他再也没有时间帮父亲巡山。
1995年10月的一天傍晚,易发军从几里外的村民家给猪做完治疗回家,发现父亲还没回,他隐隐有些不安。
好在很快,隔壁就传来了动静。只见父亲一瘸一拐地朝着屋子走来,眉头紧皱,一脸痛苦。
“爸,你这是怎么了?”易发军赶忙迎了出去。“崴了脚。”原来,因下雨山上路滑,易善坤摔了一跤,导致右边大腿骨折。
易发军连忙出去给父亲找药,最后在诊所开了一剂药酒回来。易家离最近的公路要步行5公里,易善坤行动不便,只能靠着每天擦药酒治疗。四五天后,易发军发现,父亲又一瘸一拐地上山了。
治疗粗糙,加上腿伤没得到好好恢复,易善坤常年腿痛。到2005年初,伤痛加剧,易善坤再也爬不上山了。
那段时间,易发军看见父亲每天站在家门口,双手叠搭着拐杖,望着郁郁葱葱的山脉,忧心忡忡。崩尖子宝贝多,在多年的巡护和宣传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可不能功亏一篑呀。
易发军明白父亲对大山割舍不下的感情,他提议:“要不,我替您去巡山?”易善坤浑浊的眼睛一亮:“你说真的?”巡山苦,易善坤以为儿子是安慰自己。
“嗯,我去申请看看。”易善坤忽然就觉得心里一颗石头放下了,儿子能吃苦,自己相信他。很快,易发军顺利通过了林业部门的考试,成了易家第二任护林员。
“你要去当护林员?”听说丈夫要去当护林员,妻子张忠会不乐意了。护林员工资低,翻山越岭的,既辛苦又危险,外出随便找个事做,一个月甚至能抵护林员一年的工资。
易发军只能以沉默来回避。
儿子易继耀也不理解。“爸爸,你真要接爷爷的班?护林员有什么好的,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多。”“你读好你的书,爸爸的事情你别操心。”
看到儿子一家人因为护林的事闹矛盾,易善坤很为难。易发军安慰父亲:“没事,他们会理解的。”
斗转星移,我就成了你
谁知,易发军的沉默惹恼了妻子,2006年春节刚过,张忠会就离家外出打工了。没几天,儿子开学住校,家里就剩下易发军孤家寡人。但他顾不了那么多,因为他肩负着4.4万亩的林区巡护重任。
开始独立巡山后,易发军体会到了父亲这些年有多辛苦。巡山路一年要砍一次,草多林密,山蚂蟥来势汹汹,摘走一个又来一群。山蚂蟥咬过,奇痒难耐,抹什么药都没多大用,咬伤的地方要缓半个月都难以愈合。
巡山路上险情不断。一次巡山时,因下雨山路太滑,易发军脚下没踩稳,人直直往前扑倒下去,情急之中,他双手去撑地,不料,一根像筷子般粗细的尖锐野竹尖瞬间穿透手掌。
最初因麻木,易发军没感觉到痛,他起身用随身带的钳子夹住野竹尖,将它从手心抽出来。随着鲜血喷涌而出,一阵钻心的疼痛瞬间传遍四肢百骸,易发军冷汗直冒。他忍痛自救,割下一截软树藤将伤口缠绕止血。
回家后,父亲心疼不已,去山脚边扯了些草药,捣烂给他敷上。
还有一次,易发军拿着砍刀去砍土坎上的野竹子,谁知他一刀下去,砍中了野猪窝,四只野猪“吼吼”几声惊跳出来,易发军吓得头发直竖,从土坎上滚落下去。几百斤重的大野猪带着三只小的往森林深处逃窜,他坐在地上,一个多小时后心仍然狂跳不止。
他曾无数次摔伤,还遇到过碗口粗的铁头蛇擦着头皮“飞”过……每天十几个小时,易发军循着父亲的足迹巡护着保护区的一草一木,身上新疤叠旧痕,伤痕累累。
巡山途中,遇到谁家里有个事情,易发军会主动搭把手。特别是遇到牲畜生病,他免费给予医治。慢慢地,保护区周围山民信任了他,他也借机宣传森林防火防盗、珍稀动物植物保护等政策。几年下来,山民们守纪意识越来越好,没有盗砍盗猎现象发生了。
自从妻子赌气外出打工,一连几年都未回家。每天巡山回去,易发军面对的是清冷孤寂空荡荡的家,家里安静得连缝衣针掉地上的声音都清晰可辨。
好在父母就住在隔壁,易发军回来得早时,就过去坐坐,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父亲自责,要不是接自己的班,儿媳不会跟儿子赌气,日子也会过得比现在宽裕。不善言辞的父亲一遍遍嘱咐儿子:“你一个人上山要注意安全。下午早点下山。”“山上的宣传语要重新用油漆刷新一遍。”“古树的牌子要重新加一遍防水漆了。”
不久,易发军所在的村组落实扶贫政策,村里很多人搬迁到林区外的安置房小区。父母为了看病方便,也住到离家20多公里的镇里的出租房。易发军仍然选择了坚守,整个村里只剩下他一户人家,唯一显得有生气的,就是家里的几只鸡鸭、两头羊、一头猪。
每隔几天,易发军就去买菜和日用品送给父母。从2014年开始,易善坤因为腿上的老毛病,每年春秋两季就熬不住,要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易发军几乎每晚去医院照顾。父子俩平常交流三句不离崩尖子:发现了几人合围的珙桐,树立了界碑,又有林业部门的领导来考察,护林员的工作得到肯定等等。每当这时,易善坤脸色柔和,内心颇感欣慰。
2015年4月的一天,易发军从父亲家赶往崩尖子,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打滑失控侧翻,他摔断了双手手腕。他忍着剧痛,联系附近的村民将他送去医院接骨。
住院期间,因双手打着石膏,他吃饭喝水穿衣洗漱都没法自理。怕父母和妻儿担心,这一切,易发军都瞒着他们,请了护工照顾自己。
后来,张忠会得到消息,火急火燎地请假赶回家。易继耀得知爸爸摔伤,每天都打电话询问。
出院后,易发军搬去父母那里养病。父亲看到儿子双手受伤,心里不好受:若是儿子落下永久残疾,影响生活,以后只怕要长久受苦。父亲精心照顾着儿子,喂饭时,总是问:“吃饱了?要不要再喝一碗汤?”
整整两个月,易发军都靠父亲照顾。手腕刚有好转,易发军又一头扎进巡山工作中。
36年接力,青山一瞬
为了让林区尽早进入国家队,易发军带队启动了勘界立碑工作,立界桩180个、界碑14个。201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崩尖子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易发军第一时间就将此消息告诉父亲,当晚,父子俩高兴地喝了一盅。
2018年10月的一天,易发军正在山上刷宣传标语,突然接到父亲电话:“你妈妈病了,快送她去医院。”等到易发军赶过去,母亲已经不能开口讲话。母亲被送到长阳县人民医院,又紧急转院到宜昌市人民医院,然而病情严重,手术几天后遗憾去世。
易发军伤心不已,如果那天不上山而是及时送母亲去医院,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母亲去世,易发军留下永久遗憾。他更加牵挂父亲,每隔几天就要去父亲那边帮忙打扫卫生,添置生活用品。
父亲由于常年吃止痛片和治疗跌打损伤的药,导致胃受损引发胃病,发作时疼痛难忍。
“你先吃点东西,再喝药。”易发军多次叮嘱父亲。可父亲有时候难免忘记,胃痛一发作,就痛得整晚睡不着,为了不让儿子担心,他一直自己扛着。
大学毕业的易继耀也逐渐理解了易发军的选择。他买了户外登山鞋寄回去,鞋子前面部分加了钢板,走路安全舒适。
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在武汉工作的易继耀天天打电话报平安,“爸爸,你和爷爷要注意身体。”为了爷爷的安全,易继耀春节都没回家。大年三十,易发军给父亲做了他最爱吃的“汤菜”,父子俩简简单单地过了一个年。
2021年,易发军巡山时发现了不少珙桐种子,琢磨着能否通过人工培育,扩大种群数量。
“我们每家拿出一小块地种植,相信会有一天能让鸽子花开遍山野。”两年时间,易发军积极响应拯救极小物种号召,主动拿出自家坡耕地,同时鼓励周围农户参与人工种植珙桐。如今,当地种植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亩。
崩尖子风景优美,4月初,成片珙桐花开,像一片鸽子的海洋。到了秋天,漫山遍野姹紫嫣红,易发军偶尔抽空拍摄几张发到微信朋友圈纪念。
易继耀会转发父亲拍的照片,帮着宣传崩尖子。朋友们经常听他提起崩尖子,不禁有了好奇,易发军盛情邀请他们过去玩。
易发军还学会了信息化监测,在崩尖子山林深处安装了20多部红外相机。“今天相机拍下了不少珍贵画面!”易发军很兴奋。
红外相机拍摄到林麝、果子狸、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等动物影像资料,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采用。
有人问,常年孤独巡山,他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情。易发军说,开心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崩尖子,再就是林业局领导来崩尖子考察,给他布置新的任务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虽然每个月才600元补贴,但易发军一直坚持,不离家、不离山、不离林,不离这片承载着他和父亲梦想的绿地。易发军对护林员工作就像他的微信名一样:永不放弃。
白天巡山,晚上学习法律和政策,熟悉这些知识以后,易发军对村民进行宣传,让他们也帮着守护这片山林。
“天上风雨多,林中鸟归窝,只有那个赶路人,不怕路坎坷……”一个人巡山时,易发军喜欢哼几句歌。多年来,他孤独地走在艰险的巡山路上。
在父子俩36年接力巡护下,崩尖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区内有珙桐、水青树、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茂密的森林和优良的栖息地为中国小鲵等濒危物种提供了难得的生境。
保护区是鄂西南山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特种基因库,共有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42个群系,现有维管植物195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野生动物206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
2024年7月,易善坤、易发军父子被评为湖北好人,对他们的颁奖词是:四万亩原始森林,父子俩接力守护。他们用深情陪伴大山,为儿孙守得一方好生态,此生无悔……
编辑/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