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5年3月下半月版
2025-04-07 16:45 知音官网发布

“熊猫大侠”31载赤血长殷:借一缕微芒,捧一片星空
浅陌
钱守文,一位拥有“熊猫血”的“熊猫大侠”,他在31年的时间里献血36次,献血量高达1.31万毫升。他的“爱心血液”帮助了全国各地的多名患者,家里的献血证也装了满满一抽屉。
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这样做?妻子王羚又给了他怎样的支持?
赤血长殷:热心小伙成了“熊猫大侠”
2024年10月28日,钱守文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接到电话,说有“熊猫血”患者急需用血,他放下电话立即赶往鞍山市血站。
待献血结束,他无限感慨道:“今天是最后一次了,等过了生日再不能献了,老喽!”工作人员却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你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不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时年60岁的钱守文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1983年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鸣春楼饭店工作,1992年调转到鞍山钢铁集团房产公司工作,凭借勤劳踏实和人品过硬,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参加工作后,经人介绍,钱守文跟在鞍钢集体企业工作的王羚恋爱结婚。女儿出生后,小家庭日子依旧清贫,但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1993年,钱守文第一次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他觉得这个事很有意义,之后每年单位组织献血,都会主动报名参加。妻子王羚怕献血次数多了会影响身体,就劝他:“为啥年年去,少去一趟又不会怎么样。”钱守文知道妻子心疼自己,笑着说:“趁年轻多献点血,能多救点人。”
2003年,已走过10年献血路的钱守文接到了血站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是非常罕见的熊猫血,今后不要轻易献血了,等有紧急情况时,我们会通知你来献血。”
那天,在工作人员的科普下,钱守文知道了什么是“熊猫血”,“熊猫血”有什么特殊之处。他还知道,在整个鞍山市,血站登记的只有寥寥二三十人是这种血型。工作人员的嘱托,让钱守文突然觉得自己变得重要起来。
得知丈夫是稀有血型后,王羚反而更担心了。她深知丈夫的性格,从认识钱守文那天起就知道他是个热心快肠的人,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里,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也正是因为这份热心与善良,才让王羚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可如今,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总该为自己多考虑下吧。可不凑巧的是,偏偏他是“熊猫血”,王羚知道,以钱守文的性格,以后紧急献血的事肯定少不了。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钱守文就接到电话,一个遭遇车祸的小伙子急需“熊猫血”。钱守文二话没说,火速赶到血站。很快,他献出的400CC鲜血被送到了医院,挽救了小伙子的生命。
那天回家,王羚得知丈夫献血后,麻利地给丈夫蒸了两个鸡蛋,叮嘱道:“今天你什么也别干了,就好好休息吧。”钱守文喃喃道:“我又不是没献过血,我身体好,没事的。”见他毫不在意,王羚接着说:“我问过医生了,献血后要注意休息,多吃蛋白质的食物,不能剧烈运动,你不能不当回事啊!特别是你这种经常献血的人。”钱守文看妻子这样说,只好听她的。
这次之后,钱守文加入鞍山市稀有血型联盟,血站为他和其他熊猫血持有者建立了资料库,以备不时之需。不仅如此,他也开始锻炼身体,有时间就去游泳、跑步,做有氧运动。
没多久,在天津住院的一位抚顺患者,患白血病多年,因病情复发,急需A型熊猫血救命。但当时,在天津找不到这种血,只能向各地求助。最后找到郭明义,郭明义给钱守文说明情况后,钱守文就准备去天津为患者献血。
王羚一听急了,“两次献血要间隔半年,你这才刚满三个月,能献血吗?身体受得了吗?”钱守文安慰道:“放心,我心里有数,没事的。”说完,救人心切的他毅然去了天津。经过一系列抽血化验,他给患白血病的大姐捐了400CC血,大姐顺利得救了。
可当钱守文去病房探望大姐时,看到病房里打着地铺,桌上简单的白粥和咸菜,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除了返程的车费,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大姐。遇到一位这么仗义的小伙子,大姐泣不成声,拉着他的手说:“兄弟,咱们素不相识,你大老远赶来,不但救了我的命,还给我留钱,我该怎么感谢你啊!等我病好了,我也去当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钱守文握着患者的手说:“你会好的,爱心团队欢迎你。”之后又叮嘱大姐好好休息,就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
然而几个月后,大姐还是离世了。接到消息,钱守文很难受,王羚宽慰他:“你尽了力,大姐在天上会念着你的好,以后你继续献血救人,带着大姐的那份!”妻子的话,让钱守文皱着的眉舒展了许多。
相濡以沫:爱是软肋亦是铠甲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那次之后,钱守文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凝聚更多的人和力量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妻子的启发下,他建立了鞍山熊猫血俱乐部的QQ群,还加入了中国稀有血型互助联盟等多个QQ群,方便及时浏览和传递求助信息。
王羚发现,以往,丈夫下班回家就喜欢打开电视看新闻;现在,他的休息时间除了用来锻炼外,都用在了公益交流上。日常电话不断,一有患者求助,他就在群里发布求助信息,寻找和患者相同血型的志愿者为患者献血。如果求助的患者和他的血型一样,他就第一个去献血。这么多年,钱守文献的熊猫血在辽宁省是最多的。
面对如此热心的丈夫,王羚常常跟钱守文开玩笑,说别人家的老公除了上班,都是天天围着老婆孩子转,自家的老公除了工作,就是四处帮人。她真不知道自己是嫁了个老公,还是嫁了个“雷锋”。面对妻子的调侃,钱守文却得意地告诉妻子,“雷锋”就是他的榜样。
除了坚持无偿献血外,钱守文还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一些帮助。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依然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或家庭慷慨解囊。这样一来,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显捉襟见肘。有时候,王羚实在算不过账来,就会埋怨丈夫几句。可钱守文总是呵呵一笑。但随着王羚所在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王羚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她成了单位首批下岗的职工。
看着愁眉不展的妻子,钱守文安慰道:“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过是日子暂时过紧巴点,你别太焦虑,阴霾总会过去的!”尽管丈夫不在意她下岗的事,但王羚想着每个月家里的开销,心里就很着急,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焦躁。长此以往,身体亮起了红灯。
钱守文发现妻子不对劲时,王羚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不仅下肢肿得厉害,而且恶心呕吐到吃不下饭了。即便如此,她依旧怕花钱,不愿意去医院。钱守文不顾妻子的抗议,硬是将她送去了医院。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钱守文:“这是急性肾衰竭!怎么这么晚才来?”
钱守文整个人都蒙了,赶忙问医生:“那能治好吗?”当听到治愈率只有三成时,他的眼泪差点落了下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对妻子的关心太少了。
王羚住院那段日子,钱守文倾尽全力照顾和陪伴着。他贴心地扶着妻子做检查,陪着妻子打针,给妻子喂饭擦身体。每当妻子因为心疼医药费而忧心时,他就安慰妻子:“你只管治病,天塌了,都有我顶着。”王羚看着丈夫那豪迈的样子,竟然开玩笑道:“你真以为自己是超人啊!”
为了让妻子安心养病,他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要知道,以前这些事可都是王羚在打理。
由于王羚积极配合治疗,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没多久,终于被允许出院了。钱守文喜滋滋地把妻子接回家后,感慨万分地对王羚说:“老婆,我终于知道你的不容易了,又要照顾我,又要照顾孩子,你辛苦了!”王羚万万没想到,自己大病一场,竟然换回一个贴心的好老公。
可王羚是个坐不住的人,待身体恢复如常,就急吼吼地开始找工作了。钱守文怕妻子累着,自然不同意。可王羚还是偷偷报名了当地的报刊投递员。直到被录用了,她才告诉丈夫实情。事已至此,钱守文也不好反对,而是着手研究王羚负责的区域,并跟她约定:“你出去工作,还是要以身体为重,刚开始,我陪你一段时间,等适应了再独自干。”
从那之后,每天凌晨4点,夫妻俩就一起出门。王羚推着车,钱守文拎着送报包,街边的橙色路灯照映着他俩相携的身影。后来,社区知道了钱守文家的情况,给王羚申请了低保。
为了让大病后的王羚能得到充分锻炼,也为了让她多接触社会,钱守文时常带着妻子参加一些本地的公益活动。通过去看望失独老人、探访一些困难家庭,王羚也发自内心地理解了丈夫。
微光成炬:大爱无涯不惧风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也进入了大学,可钱守文依旧跟20年前一样,一个电话就冲在献血救人的第一线。多年来,他救人的足迹也遍布东北三省。
这期间,钱守文不但参加了很多公益组织,自己也组建了“全国稀有血型”微信群,任何地方有需求,除了亲自捐献外,他还变身信息搬运工,帮助有需要的人,匹配最快、最合适的捐献者。他先后被评为全国雷锋式人物、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得主,获得过央企优秀志愿者、辽宁好人、鞍钢楷模等殊荣。
看着丈夫的荣誉证书越来越多,王羚也与有荣焉。丈夫再去参加公益活动,她都会帮着张罗吃的用的,还主动帮助统计捐献者的爱心物资。不仅如此,她还参加了报社招聘的志愿者队伍。夫妻俩逐渐把“帮助别人”融入自己的生活。
有一年冬天,夫妻俩外出遛弯时路过一片山林,远远看见浓烟滚滚,立马跑过去一探究竟,发现是一处农家柴垛上沾了火星,火苗已经蹿起一人多高,而且边上就是树林。当时,虽已报了火警,但消防人员还没赶到,夫妻俩拿起灭火工具参与到救火中。大火被扑灭后,两个人身上的棉衣都已经湿透。尽管冷得发抖,但夫妻俩心里都热火朝天。
2019年,钱守文已经55岁了。那年春天,血站打来电话,说有位患者急用300CC的熊猫血。王羚知道后,陪着丈夫去了血站。
工作人员核对完资料后,却说:“过了55岁,每年都献血,才可以献到60岁,鞍山血站的电脑里显示你上一年没献血,按规定你不能献血了。”
钱守文一听就急了,生气地说:“我去年上沈阳献的血,怎么能说我去年没献血呢?那边等着血救命,可不能耽误啊!”
在等待工作人员沟通的过程中,钱守文焦急得来回踱步,王羚只好安慰他:“你别着急,注意血压。”钱守文却叹气道:“我是担心以后都捐不了,以后都没法救人了。”
王羚一边拍着他的手,一边说:“放心吧,你一直在献血,应该没问题,如果真的献不了,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反正都是帮助别人,不分形式嘛。”
所幸,工作人员很快有了回复,同意钱守文献血,他腾地站起来撸起袖子说:“赶紧吧,那边等着救命……”王羚看着心急的丈夫,无奈地笑了。
2020年,武汉遭遇疫情期间,生活上并不宽裕的钱守文跟妻子商议后,捐出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一向节俭的王羚没有反对,还主动和丈夫一起,在特殊时期为老人们理发、给失独家庭送年夜饭、组织志愿者帮环卫工清扫大街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夫妻俩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中元节期间,社区需要招募禁烧志愿者,王羚得知人手不足,要过去帮忙,钱守文劝她:“你骨折未好,还是养好再说!”王羚却说:“社区需要我,不能拖后腿呀。”钱守文无奈,只好用轮椅推着她去帮忙。看着忙碌的妻子,他又心疼又骄傲。
作为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熊猫血总队队长,钱守文自2010年起将熊猫血爱心团队成员发展到700余人。
2024年12月20日是钱守文退休的日子,单位为钱守文举行了欢送会,慈善总会韩会长、杨部长,中心血站王站长,电视台和《鞍钢日报》记者,还有40多名志愿者都来了。
钱守文接受《知音》记者采访时,拉着妻子王羚的手说:“我所有的荣誉,都有妻子在背后的付出,是她的支持,才让我坚持到今天。”而王羚则深情地说:“他这一辈子都是热心肠,把爱给了大家,那我的爱就给他和咱们的家。”
如今,钱守文已年满60岁,不能再献血了,但他的爱心善举并没有停止,他还继续为需要熊猫血的患者寻找血源,他还在做一名志愿者,努力把温暖传递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身边。
编辑/吕晓娜
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这样做?妻子王羚又给了他怎样的支持?
赤血长殷:热心小伙成了“熊猫大侠”
2024年10月28日,钱守文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接到电话,说有“熊猫血”患者急需用血,他放下电话立即赶往鞍山市血站。
待献血结束,他无限感慨道:“今天是最后一次了,等过了生日再不能献了,老喽!”工作人员却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你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不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时年60岁的钱守文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1983年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鸣春楼饭店工作,1992年调转到鞍山钢铁集团房产公司工作,凭借勤劳踏实和人品过硬,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参加工作后,经人介绍,钱守文跟在鞍钢集体企业工作的王羚恋爱结婚。女儿出生后,小家庭日子依旧清贫,但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1993年,钱守文第一次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他觉得这个事很有意义,之后每年单位组织献血,都会主动报名参加。妻子王羚怕献血次数多了会影响身体,就劝他:“为啥年年去,少去一趟又不会怎么样。”钱守文知道妻子心疼自己,笑着说:“趁年轻多献点血,能多救点人。”
2003年,已走过10年献血路的钱守文接到了血站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是非常罕见的熊猫血,今后不要轻易献血了,等有紧急情况时,我们会通知你来献血。”
那天,在工作人员的科普下,钱守文知道了什么是“熊猫血”,“熊猫血”有什么特殊之处。他还知道,在整个鞍山市,血站登记的只有寥寥二三十人是这种血型。工作人员的嘱托,让钱守文突然觉得自己变得重要起来。
得知丈夫是稀有血型后,王羚反而更担心了。她深知丈夫的性格,从认识钱守文那天起就知道他是个热心快肠的人,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里,谁家有个什么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也正是因为这份热心与善良,才让王羚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
可如今,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总该为自己多考虑下吧。可不凑巧的是,偏偏他是“熊猫血”,王羚知道,以钱守文的性格,以后紧急献血的事肯定少不了。
果不其然,几个月后,钱守文就接到电话,一个遭遇车祸的小伙子急需“熊猫血”。钱守文二话没说,火速赶到血站。很快,他献出的400CC鲜血被送到了医院,挽救了小伙子的生命。
那天回家,王羚得知丈夫献血后,麻利地给丈夫蒸了两个鸡蛋,叮嘱道:“今天你什么也别干了,就好好休息吧。”钱守文喃喃道:“我又不是没献过血,我身体好,没事的。”见他毫不在意,王羚接着说:“我问过医生了,献血后要注意休息,多吃蛋白质的食物,不能剧烈运动,你不能不当回事啊!特别是你这种经常献血的人。”钱守文看妻子这样说,只好听她的。
这次之后,钱守文加入鞍山市稀有血型联盟,血站为他和其他熊猫血持有者建立了资料库,以备不时之需。不仅如此,他也开始锻炼身体,有时间就去游泳、跑步,做有氧运动。
没多久,在天津住院的一位抚顺患者,患白血病多年,因病情复发,急需A型熊猫血救命。但当时,在天津找不到这种血,只能向各地求助。最后找到郭明义,郭明义给钱守文说明情况后,钱守文就准备去天津为患者献血。
王羚一听急了,“两次献血要间隔半年,你这才刚满三个月,能献血吗?身体受得了吗?”钱守文安慰道:“放心,我心里有数,没事的。”说完,救人心切的他毅然去了天津。经过一系列抽血化验,他给患白血病的大姐捐了400CC血,大姐顺利得救了。
可当钱守文去病房探望大姐时,看到病房里打着地铺,桌上简单的白粥和咸菜,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除了返程的车费,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大姐。遇到一位这么仗义的小伙子,大姐泣不成声,拉着他的手说:“兄弟,咱们素不相识,你大老远赶来,不但救了我的命,还给我留钱,我该怎么感谢你啊!等我病好了,我也去当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钱守文握着患者的手说:“你会好的,爱心团队欢迎你。”之后又叮嘱大姐好好休息,就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
然而几个月后,大姐还是离世了。接到消息,钱守文很难受,王羚宽慰他:“你尽了力,大姐在天上会念着你的好,以后你继续献血救人,带着大姐的那份!”妻子的话,让钱守文皱着的眉舒展了许多。
相濡以沫:爱是软肋亦是铠甲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那次之后,钱守文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凝聚更多的人和力量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妻子的启发下,他建立了鞍山熊猫血俱乐部的QQ群,还加入了中国稀有血型互助联盟等多个QQ群,方便及时浏览和传递求助信息。
王羚发现,以往,丈夫下班回家就喜欢打开电视看新闻;现在,他的休息时间除了用来锻炼外,都用在了公益交流上。日常电话不断,一有患者求助,他就在群里发布求助信息,寻找和患者相同血型的志愿者为患者献血。如果求助的患者和他的血型一样,他就第一个去献血。这么多年,钱守文献的熊猫血在辽宁省是最多的。
面对如此热心的丈夫,王羚常常跟钱守文开玩笑,说别人家的老公除了上班,都是天天围着老婆孩子转,自家的老公除了工作,就是四处帮人。她真不知道自己是嫁了个老公,还是嫁了个“雷锋”。面对妻子的调侃,钱守文却得意地告诉妻子,“雷锋”就是他的榜样。
除了坚持无偿献血外,钱守文还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一些帮助。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依然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或家庭慷慨解囊。这样一来,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显捉襟见肘。有时候,王羚实在算不过账来,就会埋怨丈夫几句。可钱守文总是呵呵一笑。但随着王羚所在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王羚心里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她成了单位首批下岗的职工。
看着愁眉不展的妻子,钱守文安慰道:“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过是日子暂时过紧巴点,你别太焦虑,阴霾总会过去的!”尽管丈夫不在意她下岗的事,但王羚想着每个月家里的开销,心里就很着急,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焦躁。长此以往,身体亮起了红灯。
钱守文发现妻子不对劲时,王羚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不仅下肢肿得厉害,而且恶心呕吐到吃不下饭了。即便如此,她依旧怕花钱,不愿意去医院。钱守文不顾妻子的抗议,硬是将她送去了医院。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钱守文:“这是急性肾衰竭!怎么这么晚才来?”
钱守文整个人都蒙了,赶忙问医生:“那能治好吗?”当听到治愈率只有三成时,他的眼泪差点落了下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对妻子的关心太少了。
王羚住院那段日子,钱守文倾尽全力照顾和陪伴着。他贴心地扶着妻子做检查,陪着妻子打针,给妻子喂饭擦身体。每当妻子因为心疼医药费而忧心时,他就安慰妻子:“你只管治病,天塌了,都有我顶着。”王羚看着丈夫那豪迈的样子,竟然开玩笑道:“你真以为自己是超人啊!”
为了让妻子安心养病,他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要知道,以前这些事可都是王羚在打理。
由于王羚积极配合治疗,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没多久,终于被允许出院了。钱守文喜滋滋地把妻子接回家后,感慨万分地对王羚说:“老婆,我终于知道你的不容易了,又要照顾我,又要照顾孩子,你辛苦了!”王羚万万没想到,自己大病一场,竟然换回一个贴心的好老公。
可王羚是个坐不住的人,待身体恢复如常,就急吼吼地开始找工作了。钱守文怕妻子累着,自然不同意。可王羚还是偷偷报名了当地的报刊投递员。直到被录用了,她才告诉丈夫实情。事已至此,钱守文也不好反对,而是着手研究王羚负责的区域,并跟她约定:“你出去工作,还是要以身体为重,刚开始,我陪你一段时间,等适应了再独自干。”
从那之后,每天凌晨4点,夫妻俩就一起出门。王羚推着车,钱守文拎着送报包,街边的橙色路灯照映着他俩相携的身影。后来,社区知道了钱守文家的情况,给王羚申请了低保。
为了让大病后的王羚能得到充分锻炼,也为了让她多接触社会,钱守文时常带着妻子参加一些本地的公益活动。通过去看望失独老人、探访一些困难家庭,王羚也发自内心地理解了丈夫。
微光成炬:大爱无涯不惧风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也进入了大学,可钱守文依旧跟20年前一样,一个电话就冲在献血救人的第一线。多年来,他救人的足迹也遍布东北三省。
这期间,钱守文不但参加了很多公益组织,自己也组建了“全国稀有血型”微信群,任何地方有需求,除了亲自捐献外,他还变身信息搬运工,帮助有需要的人,匹配最快、最合适的捐献者。他先后被评为全国雷锋式人物、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得主,获得过央企优秀志愿者、辽宁好人、鞍钢楷模等殊荣。
看着丈夫的荣誉证书越来越多,王羚也与有荣焉。丈夫再去参加公益活动,她都会帮着张罗吃的用的,还主动帮助统计捐献者的爱心物资。不仅如此,她还参加了报社招聘的志愿者队伍。夫妻俩逐渐把“帮助别人”融入自己的生活。
有一年冬天,夫妻俩外出遛弯时路过一片山林,远远看见浓烟滚滚,立马跑过去一探究竟,发现是一处农家柴垛上沾了火星,火苗已经蹿起一人多高,而且边上就是树林。当时,虽已报了火警,但消防人员还没赶到,夫妻俩拿起灭火工具参与到救火中。大火被扑灭后,两个人身上的棉衣都已经湿透。尽管冷得发抖,但夫妻俩心里都热火朝天。
2019年,钱守文已经55岁了。那年春天,血站打来电话,说有位患者急用300CC的熊猫血。王羚知道后,陪着丈夫去了血站。
工作人员核对完资料后,却说:“过了55岁,每年都献血,才可以献到60岁,鞍山血站的电脑里显示你上一年没献血,按规定你不能献血了。”
钱守文一听就急了,生气地说:“我去年上沈阳献的血,怎么能说我去年没献血呢?那边等着血救命,可不能耽误啊!”
在等待工作人员沟通的过程中,钱守文焦急得来回踱步,王羚只好安慰他:“你别着急,注意血压。”钱守文却叹气道:“我是担心以后都捐不了,以后都没法救人了。”
王羚一边拍着他的手,一边说:“放心吧,你一直在献血,应该没问题,如果真的献不了,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反正都是帮助别人,不分形式嘛。”
所幸,工作人员很快有了回复,同意钱守文献血,他腾地站起来撸起袖子说:“赶紧吧,那边等着救命……”王羚看着心急的丈夫,无奈地笑了。
2020年,武汉遭遇疫情期间,生活上并不宽裕的钱守文跟妻子商议后,捐出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一向节俭的王羚没有反对,还主动和丈夫一起,在特殊时期为老人们理发、给失独家庭送年夜饭、组织志愿者帮环卫工清扫大街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夫妻俩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中元节期间,社区需要招募禁烧志愿者,王羚得知人手不足,要过去帮忙,钱守文劝她:“你骨折未好,还是养好再说!”王羚却说:“社区需要我,不能拖后腿呀。”钱守文无奈,只好用轮椅推着她去帮忙。看着忙碌的妻子,他又心疼又骄傲。
作为郭明义爱心团队全国熊猫血总队队长,钱守文自2010年起将熊猫血爱心团队成员发展到700余人。
2024年12月20日是钱守文退休的日子,单位为钱守文举行了欢送会,慈善总会韩会长、杨部长,中心血站王站长,电视台和《鞍钢日报》记者,还有40多名志愿者都来了。
钱守文接受《知音》记者采访时,拉着妻子王羚的手说:“我所有的荣誉,都有妻子在背后的付出,是她的支持,才让我坚持到今天。”而王羚则深情地说:“他这一辈子都是热心肠,把爱给了大家,那我的爱就给他和咱们的家。”
如今,钱守文已年满60岁,不能再献血了,但他的爱心善举并没有停止,他还继续为需要熊猫血的患者寻找血源,他还在做一名志愿者,努力把温暖传递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身边。
编辑/吕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