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 2024年4月 下半月版

2024-06-03 16:14 知音官网发布

洋村民的奇思妙想:我在中国试种花样百出的洋水果
肖凤伟
  20世纪90年代末,在大理古城尚未成为旅游景点、夜幕降临便漆黑一片时,玛献中就来到这里的弥渡县落脚安家,并创办了松乐农场,就此开启了与土地朝夕相处的生活。这么多年来,玛献中在松乐农场的实验基地种植的“洋水果”硕果累累,收获大量好评,生产出的果酱更是远销海外。他种“洋水果”到底有哪些奇思妙想呢?
举家迁往大理开农场
  1997年,玛献中第一次出差到大理,发现这里海拔落差大,昼夜温差也大,而这种气候最适合种植水果。他便有了一个念头:可不可以把这里作为种植奇特水果的实验基地呢?
  彼时,36岁的玛献中已经举家定居香港11年,是一位美籍伊朗裔的农业工程师,在香港一家生鲜水果国际贸易公司任职,负责亚洲水果开发业务。当时,亚洲的热带水果种类并不多,且价格昂贵。
  经过在大理的一番考察,玛献中注意到宾川的气候很适合种植柠檬,就决定把东南亚的黄柠檬引进来。于是,他与当地政府协调,承包了一小块土地做实验基地,并雇了当地一名有学历的年轻人进行种植试验。
  那时的中国,引进国外水果品种到国内种植、加工、贸易,基本一片空白。当地人听说有一个外国人在此地种植柠檬后都很好奇,他们甚至跑来“好意”劝玛献中:“这种酸得离谱的水果哪里会有人吃?就算你卖得再便宜也没人买,还是及时止损吧。”
  玛献中笑笑,没有做任何解释。此后,他仍然留在香港工作,只是每个月需要从香港往返一次大理,再从大理开车3小时到宾川。玛献中这样整整奔波了三年,才试种出了让香港销售商满意的黄柠檬。
  第一次试种成功后,玛献中信心倍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这条路。2001年,他找到当地一位橙子的模范种植户,打算与对方合作,将澳大利亚的柠檬枝与宾川当地的橙子树嫁接,然后大面积种植。
  玛献中还给这位名叫范军的种植户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柠檬的收购价比种橙子高出50%,产量也高出50%,以后的收益不可估量。
  玛献中描绘的宏伟蓝图成功吸引了范军,他高兴地答应将自己所有的橙子树都嫁接成玛献中带来的柠檬枝。
  然而,一个月后,玛献中飞到大理查看时,却发现橙子树长出来的叶子不对。原来,玛献中离开后,很多人都劝范军,让他千万不要被“洋人”蛊惑,否则就等着赔钱。妻子也不同意丈夫的“异想天开”,坚决要求他必须嫁接橙子。范军前思后想,认为大家说得没错:柠檬太酸,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吃,更不会有人买,还是嫁接橙子比较保险。于是,他没有告诉玛献中,就重新嫁接了橙子。
  玛献中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示范,才能消除种植户对“洋水果”风险的担忧。2001年年底,玛献中决定带着妻女从香港迁往大理,一心一意试种他的“洋水果”。
  刚到大理时,玛献中没有急着开启自己的事业,而是创办了英语培训角,免费教村子里的孩子学英语。当时,他的两个女儿也正是读书的年龄。在香港时,孩子们就读国际双语学校,可来到大理后,因为语言不通,玛献中不得不自己教她们。在英语培训角,两个女儿也会参与学习,这样一来既学到了中文,又和村里的孩子们成了朋友。
  玛献中觉得,只有他们一家融入当地,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才能做好接下来的事业。虽然他不怎么会说中文,但人心和善良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对待别人,别人自会感觉到你的真诚。
  有一次,村里一个留守孩子半夜发起了高烧,孩子的爷爷奶奶急得到处敲门求助。玛献中得知后,马上开车带着孩子去了城里的医院。接下来的几天,他不仅让妻子在医院里照顾孩子,还付了全部的医疗费。
  玛献中的真诚,很快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可。2003年,玛献中找到了大理弥渡县东山村的一位村民合作,成功种植了60多亩黄柠檬。
  两年后,这种黄柠檬在国内卖得很好。从那时起,黄柠檬开始年年有收成,直到现在都是他们的固定产值。
  2005年,玛献中在弥渡县政府的协调下,流转了500亩土地,聘请当地村民,成立了松乐农场。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玛献中还是看中了它的独特气候。
  松乐农场在大理弥渡的上下村庄之间,光照充足,群山环抱,远离城市的热岛效应,昼夜温差大。农场成立之初,玛献中就专门在农场里留出一片古老的河滩,作为种植引进新品种的实验基地。
  既然是新品种,就意味着没有经验和数据可借鉴,而且当地也没有大学或科研机构能提供技术支持。一切都需要靠玛献中自己去学习、实验、试错……松乐农场也就成了种植中心和研究中心。
  为了种植出自己满意的水果,几年间,玛献中去了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请教专家,经过漫长的探索、试错,终于积累了一些宝贵的一手资料和数据。
实验基地试错“洋水果”
  2006年,玛献中开始在松乐农场的种植基地试种牛油果树。种植基地因为在干枯的河滩上,没有泥土,只有沙粒和石头,所以牛油果树的幼苗就栽种在袋装土壤里。
  因为牛油果种植中的耗水量非常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玛献中便把研究“活性土壤”作为重中之重。为此,他特意招了部分农业大学毕业的员工,专门进行活性土壤的培育。
  新培育出的“活性土壤”微生物丰富多样,保水性也强,如海绵城市的湿地一般,雨季储水,旱季输水。而且,随着土壤质量的提升,牛油果树也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可即便如此,玛献中还是在牛油果树的节水方法上采取了更科学的有效措施:果园采用滴灌术灌溉,再辅以枯叶覆盖浅根,减少因日晒和干燥空气带来的水分流失。
  另外,玛献中还让工人给果树“穿”上了春装——每棵树上均匀地刷上白漆。城市里树干上的“白漆”,是为了在冬天给树木防虫防冻,而松乐农场将其作为牛油果树的春装。3月至6月的大理晴朗干燥,光照强度相当大,白色的树干反射阳光,减少炙烤,帮助保湿,让水分及养分有更高的通过率。
  到了收获的季节,牛油果产量尚可,在当时更是一种稀缺的水果,它的营养价值还高,按说效益应该会不错。可是,由于它生吃的味道不怎么被人接受,加上价格昂贵,所以销售情况并不好。
  如果只是专供出口,玛献中有些不甘心,他的本意是自己试种出来的新奇水果,都能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村里的人心甘情愿大面积种植,并从中获益。
  如何让当地人领悟到“洋水果”的潜在价值,玛献中用了两年时间做市场测试,尝试把牛油果进行深加工,生产牛油果酸奶和奶酪。经过测试,效果还真不错。牛油果果肉细腻,用它做的水果奶昔和乳酪,有别具一格的清香。它独特的味道受到了年轻人和孩子的追捧,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与此同时,玛献中又带着团队开始在丽江试种黑莓、树莓。他通过试验性栽培,先后从欧美引进了10个黑莓优良品种、8个树莓品种,成为第一个把黑莓、树莓大面积种植引入到云南的外国人。
  玛献中乐于创新,也在不停地开发除水果种植之外的新领域。2007年,他与弥渡县的一位老乡合作种植洋蓟。然而,由于洋蓟是地中海植物,喜干燥温暖的气候,大理较湿润的气候条件并不利于它的生长。
  玛献中在种植洋蓟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看到了洋蓟的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所以在品质和管理上都没有做到位,以至于50亩的洋蓟,只有一半的成活率。
  更让玛献中苦恼的是,洋蓟虽然营养成分很高,深受欧美人的喜欢,但这种蔬菜处理起来很麻烦,只有底座可以吃,加上价格特别昂贵,所以在中国并不被认可。眼看洋蓟都烂在地里,找不到销路,国际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两相夹击,玛献中“命悬一线”。
  玛献中找的洋蓟合伙人叫卢开成,他原本是想种植芡实的,但玛献中一直向他保证洋蓟一定比芡实更有前景。如今,洋蓟种植失败,让玛献中觉得对卢开成很是亏欠。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玛献中提出,所有的损失由他一人承担。这样一来,他的损失就更大了。
  其实,玛献中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机,早在种植树莓时,就差点破产。当时,因为一场自然灾害,刚培育出的幼苗大面积干枯,嫁接的黑莓树苗死了一半。玛献中不得不把投在别处的项目撤回,将资金进行回笼,以维持自己的实验基地。最严重时,他甚至怀疑自己要不要断臂求生,放弃树莓的种植实验。
  不过,玛献中不忘初心,一直记得来大理的目的:开发试种稀缺水果,通过新的项目、新的种植,向世人展示多样性种植方法的可能。
  2012年,玛献中开始在松乐农场实验基地种植车厘子。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目标:要种出北半球最早成熟且最优质的车厘子。在试种车厘子的过程中,玛献中采用了特殊的种植技术:非大棚,无农药,跨品种异花授粉,自然成熟……
  如今,松乐农场的车厘子果园大约有15000棵,每棵树高都在2米左右,品种有瑞年、布鲁克斯、水晶、红灯、美早、黑珍珠、拉宾斯、早大……早早实现了“北半球最早成熟的车厘子”这一目标。除此之外,松乐农场的车厘子甜度也是名列世界前茅。
“洋老师”带领村民致富
  定居大理的24年,玛献中凭着孜孜不倦的专研精神,靠各种嫁接试验,在松乐农场的石头地里种出了黑莓、树莓、牛油果、洋蓟和车厘子等水果。目前,另一种尚无中文名称,被玛献中称为“冰淇淋果”的南美水果也在石头地上长出了成批的幼苗。
  在弥渡县,玛献中除了是一位种植“洋水果”的“洋村民”,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洋老师”。之所以被称为老师,是因为玛献中一直以来就像老师一样,手把手将种植经验传授给了当地村民。每试种成功一种“洋水果”,玛献中就会向农户宣传,向他们讲解此种“洋水果”的发展前景,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宏伟蓝图。
  待农户们跃跃欲试想要种植时,玛献中就会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有一次,一位种植户担忧地对玛献中说:“我觉得你这是在冒险。先不说能不能种植成功,就算水果丰收了,可如果没人收购怎么办?大家投进去的金钱、精力就会血本无归。”
  玛献中知道大家的担心,为了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你们愿意种植,就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如果销售不出去,你们就把这些水果卖给我,无论好坏,无论多少,我都会全部买下。”
  玛献中说到做到,他带领农户在成功种植的基础上,开始布局和开辟加工产业,不断拓宽营销和贸易途径。
  2015年,玛献中成立了果蔬和乳酪加工厂,先后做了树莓、牛油果、车厘子等6款果酱,这6款果酱各具风味,关键是配料表很健康,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
  哪有保质期至少3个月的果酱食品不需要添加防腐的呢?很多人都说玛献中这是在撒谎,在虚假宣传。玛献中笑笑,说:“健康的食品是我们生命的脉搏,我绝不会拿大家的健康开玩笑。其实,果酱无需添加防腐剂,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种植多年的有机黄柠檬啊。柠檬汁里的柠檬酸有杀菌防腐的功效,所以我们在每种果酱里都加入了柠檬汁……”
  2021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农户种植的水果销售不出去,眼看着就要烂在地里了,农户们恳求玛献中能回收自己家的水果。其实,那时候的玛献中也和大家一样,正面临同样的考验,但他深知农户的不易,所以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加工厂又增加生产了桑葚、蓝莓、菠萝等果酱的原因。
  不过,在帮助农户解决滞销问题的同时,玛献中也没有忽视对果酱所用原料的把关。比如桑葚果酱,他选用的就是熟知的一位员工家里的桑葚。这位员工的家里祖祖辈辈以蚕桑为业。玛献中觉得,既然农户为了养蚕而种桑,那么桑树就不会使用农药。于是,蚕桑的副产品——纯天然的桑葚,就成了桑葚果酱的重要原料。这样既减少了食物浪费,又支持了无农药种植的发展。
  蓝莓果酱的原料则来自大理苍山的自然农场,那里是高海拔地区,温度稍低,适宜蓝莓生长。充足的阳光又给果实注入了丰富的养分和糖分,使得蓝莓口感好,甜度大,制作出的果酱也风味独特。
  朋友劝玛献中:“你的农场这么大,自己种植蓝莓多划算,何必再花高价从别的农场买进?”玛献中说:“既然附近已有农场种植出了无污染的绿色水果,我们何必再加入这种不良的竞争呢?我从他们那里采购食材,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打开销路,也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啊。”
  玛献中定居大理的这些年,去过不少地方,看到过很多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人。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农民离乡弃土,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农民。玛献中觉得,如果他们能留在自己的故乡,发展农业,那么他们故乡的农业一定能发展好。
  所以,玛献中在身体力行地帮助着当地的农业。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一分子,为了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为了当地的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玛献中在松乐农场开展夏令营、亲子营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一起亲近有机生态健康饮食。他还把松乐农场的加工车间变成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体验健康环保的生活。
  最近,玛献中又带着团队开始研究“改良土壤、再生沃土”的科研项目。因为他知道,常年种植水果树木,土地容易板结,缺乏营养,而土地就那么多,所以“改良土壤,再生沃土”是必须越过的高山。
  玛献中总是这样做自我介绍:“我出生在伊朗,现在是美国公民,中国是我的家。”也许正因为有这样一颗博爱的心,玛献中才能安心在大理定居多年,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帮助这里的人寻找到了致富之路。      

编 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