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910期

2024-12-18 17:02 知音官网发布

毛泽东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的共识与合作
       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是有远见的大国领袖。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有共识与合作。可以说,没有二人的共识与合作,就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想到以志愿军方式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李承晚在“三八线”的军队全线溃败后,向美国求援。美国很快向李承晚军队运送大量武器弹药。美国纠集15个国家拼凑成的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也紧急入朝。但美国派来的军队也被朝鲜人民军打败。朝鲜人民军很快就占领汉城(今首尔),并继续向南进攻。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处于不利状态。金日成于9月28日召集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会上对军事形势进行了讨论。金日成在会上即写出致苏联和中国领导人的两封亲笔信,经会议一致通过后,派人驰送中苏两国,请求两国支援朝鲜。
       斯大林是在10月1日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的,他读完信,陷入了深思。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朝鲜人民军失败,朝鲜就会落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手中,远东的政治、军事格局将立即改变,苏联的远东地区会直接受到威胁。他还意识到,苏联是决不能让西方占领整个朝鲜的。但苏联又不能和美国产生正面冲突。因为苏联与美国有协议,且苏联国内也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如果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对苏联十分不利。怎么办?斯大林想到了中国。他知道,中国刚刚结束内战,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十分困难。
       但他也考虑到了中国在东北的利益:如果美国占领了朝鲜,将直接威胁中国东北地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将不能顺利进行建设;而且,美国在进兵朝鲜的同时,也派舰队占领了台湾海峡,这使中国不能顺利实现其在南方的解放台湾的军事计划。因此,斯大林认识到,朝鲜战事,与中国的利益也密切相关。
       想到此,一个大略的蓝图在斯大林脑海中出现,这就是:由中国出兵,进入朝鲜,直接支援朝鲜抗击美国,由苏联方面给中国军队提供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于是,斯大林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非常客气地用商量的口气,向毛泽东提出了由中国直接出兵朝鲜的要求。
       斯大林在信中说:朝鲜的情况已变得极为糟糕,朝鲜的第一和第二军团已被敌军分割包围,在汉城地区又没有阻击敌人的部队,通往三八线的道路可以说是敞开着的。因此,我考虑,如果根据上述形势认为有可能出兵援助朝鲜同志,哪怕只有五六个师也好,以便朝鲜同志能够在你们军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建预备队。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名义出师,当然,仍然是接受中国指挥员的调遣。
       斯大林在信中还表明:他写的这封信,并没有事先和朝鲜同志通气,完全是为了征求中国同志意见,最后要按中国同志的意见来定,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因此,他特地在电报的结尾处写道:“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会感到高兴。”
       斯大林写罢,用加急件发至苏共中央,由苏共中央用电报加急发至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由大使馆翻译成中文,转给中共中央。
       此时,毛泽东也在考虑如果中国出兵用什么方式的问题。他也认为,中国如果出兵,以志愿军方式为好,这样做,中国不是以正规军出兵,就可以避免与美国发生国家间的正面冲突。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与斯大林想到了一起。
 
毛泽东派兵入朝前与斯大林商量
       斯大林的电报是经过苏联大使罗申送到毛泽东手中的,当时,已是10月1日的中午了。这个时候,金日成的特使朴一禹已带着金日成和朴宪永的求援信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反复读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来电和来信后,又把朝鲜特使朴一禹请到住处,听取了他对朝鲜战况的介绍。之后,毛泽东让秘书紧急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请到他的住处。刘、周、朱来到后,毛泽东把苏联和朝鲜两国首脑的来文给他们看了,并向他们介绍了朝鲜战局。他们决定,第二天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此事。
       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出兵朝鲜,并且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但是,会议上的多数人不同意立即派兵进入朝鲜。大家对国内和国际局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摆出了许多理由。毛泽东认为,这些意见都很有道理。考虑到斯大林还在等回音,他决定也用商量的口气和斯大林探讨一下这件大事。
       2日夜,毛泽东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口述了一封致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直率地谈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多数同志的顾虑,但力主出兵朝鲜的毛泽东在电报最后特别说明:我们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准备立刻让周恩来和林彪同志赴苏同您讨论这件事……(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