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1年1月·月末版
2021-03-02 14:53 知音官网发布
种子的伏笔:樱花扶贫那云深陌上的漫天柔情
项文廷
2020年5月5日,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飞上太空,飞船上搭载着“广州樱”“天适樱”等4个品种的樱花种子,这在全世界属于首次。项文廷
因樱花结缘的何宗儒、陈玲夫妇,为了振兴中国樱花,也为了心中的樱花梦,成了“中国樱花第一人”。他们又带领团队打造“樱花小镇”“樱花美丽乡村”等扶贫创新模式,将广州市从化区昔日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樱花旅游景点……
◇ 樱花结缘:华丽转身惺惺相惜 ◇
2016年,广东省知名企业家、中国樱花协会执行会长何宗儒,与妻子、樱花研究专家陈玲,到广东扶贫开发重点区从化西和村进行精准扶贫。
西和村属高山区,有一条流溪河流经这里,虽然山清水秀,但荒凉破败,人均只有9分稻田,交通极为不便,不通电话,更谈不上网络。大多数村民家徒四壁,土墙摇摇欲坠,房子黑暗潮湿。
何宗儒、陈玲也经历过贫困,对此感同身受。
1970年,何宗儒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海边,高中辍学,到广州一家糖果厂当推销员,陈玲也在这里当推销员。陈玲老家在湘西张家界一个小镇上,为了保证让弟弟读书,她考取三本后没去读。两人很努力,销售成绩都位于前列。惺惺相惜的他们相恋了。
弟弟上大学后,陈玲复读考取一所大学风景与园林专业。两人到张家界学院看樱花,陈玲眼里流露着憧憬:“在如诗如画的樱花林里读书、赏花,多美啊。”“我帮你实现这个心愿!”何宗儒说。
何宗儒在女友上大学的四年里,赚得第一桶金,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做食品生意(他祖辈有做食品的经验)。陈玲毕业后到广州工作,两人结婚成家。
1996年春,何宗儒到日本考察,看到每棵樱花树下都人山人海,十分震撼。一位朋友提到,日本人对樱花有特殊情结,但樱花其实起源于中国。
回国后,何宗儒请教植物专家,查询相关资料,发现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日本的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每年,日本都会举行盛大的樱花节。日本人对樱花的推崇可谓到了极致,因为樱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希望和好运的见证。无论是踏雪寻樱,还是樱雪起舞,樱花的点滴之美,都被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咏唱在口中,描绘在笔端,各种文字、歌曲、电影、动漫等作品风靡世界,只要一提起樱花,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日本。
何宗儒请教了本土多位农业专家,专家们告诉他,樱花耐寒不耐热,温暖潮湿的广东无法栽培。
何宗儒感到困惑,请教妻子,陈玲说:“你不要因为一些专家的否定而轻言放弃。”
朋友向何宗儒推荐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庄雪影教授。何宗儒找到庄教授,请教“广东到底能不能种樱花”,庄雪影肯定地说:“广东可以种植樱花!”并提供了广东英德、韶关、从化有野生樱花的分布图。何宗儒一听非常兴奋,追问:“庄教授,您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这些野生樱花?”
想不到的是,庄雪影教授却拒绝了:“我怕这些野生樱花被太多人知道,给别有用心的人偷走。我有责任保护这些珍稀物种!”尽管庄教授不愿意带他去找野生樱花树,却让何宗儒更加敬佩。
为了心中的樱花梦,陈玲辞职加入樱花研究团队。他们从粤北大山找到一株野生樱花树,以此为资源收集种子,在英德承包200亩地种植樱花。
樱花树生长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为了让樱花能更好地适应广东的土壤和气候,何宗儒将做食品生意赚的3个亿,全部投入樱花的培育。陈玲的科研团队从云南、四川等原始森林引进野生的樱花品种,经过选育,尝试在广东由北向南引种和驯化。
十年中,他们前后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了中国红、广州樱、小乔、富贵樱、西施樱、貂蝉等48个樱花新品种。大气的“中国红”、热情奔放的“广州樱”、淡雅的“五彩樱”、富贵的“杨贵妃”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樱花品种,在广东清远、韶关、广州等地相继培育成功,成功解决了国内不同地域樱花品种的适应性,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2008年春节,何宗儒与广州雕塑公园合作,共同举办广州首届樱花节。为了这个樱花节,陈玲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前五年就开始准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天气预报,2008年是暖冬,春天应如期而至。哪知这年春天竟迎来一场雪灾,原计划年初一樱花节开幕,因为天气骤变,年初一却一朵樱花也没开。而他们的广告早已在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发出去了,很多游客会从全国各地赶来,如果到广州看不到樱花,完全可以告商家欺诈、骗人。
果然,从全国各地赶到广州的游客,从年初一到初三一朵樱花也没看到,何宗儒每天要处理很多投诉,真是无地自容。屋漏又遭连夜雨,本地媒体也跟着曝光,说“广州樱花节没有樱花看”。
陈玲也很着急。她和团队通宵试验,很快掌握了“催花”技术,即通过人为营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樱花提前开放。年初四,13株漂亮的樱花被催开,很多人被震撼。市民和游客也不再投诉了。
就在这年,一直忙于事业的他们有了儿子。
2010年,何宗儒创建樱花研究院,陈玲任负责人之一,团队里有硕士、博士等年轻精英。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曾因为工业污染,被当地老百姓戴上“不宜居住”的帽子。当地政府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但是收效甚微。青白江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太方便,旅游缺乏亮点元素。何宗儒决定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按保守预计,开幕首日有1万人来就很不错了,哪知第一天就吸引了超过20万的人流。
2011年,“青白江第二届国际樱花文化节”举办后,青白江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成功树立了“生态新城”的城市名片,带动了周边餐饮、酒店、娱乐业等的兴起,当地的楼盘均价从2010年的每平方米1000多元,上涨到2015年的每平方米4000多元,甚至更高。青白江通过樱花节成功实现“华丽转身”。
◇ 种子的伏笔:西和村那美美的梦 ◇
2016年,何宗儒和陈玲来到从化西和村,在这个贫穷的山村见到的情形,让他们感到震惊和揪心。他们首先拿出3万元,给90多岁的老军人张军一家改造危房,并决定在这里帮助村民脱贫。
何宗儒对村里200多间、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连片危破房和老祠堂、旧民宅进行全面改造。如何修复这些破旧的老建筑,保持房屋原有面貌,突出岭南客家文化的特色,何宗儒绞尽脑汁。
陈玲向丈夫推荐以前曾合作过的广东省建筑设计院专家,专家一听说是为扶贫,二话不说,分文不收。他们找到西和村村委负责管理村建筑档案的工作人员,找出旧民居建筑图纸。夫妻俩协助查阅了岭南客家民居建筑的大量原始材料,并充分征求村领导和村民意见,最终拿出了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在保持整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历经多年风袭雨蚀、破败不堪的老房屋外墙进行了砖瓦加固,保留其岭南客家民居典雅古朴的建筑风格。
翻修过程中,何宗儒天天跟着建筑队。大多数时候,面包和矿泉水就是他一天的食物。
连片旧民宅翻修一新,何宗儒还在靠近村子西面不远的空地上,集中建造了5栋30套的解困安居房,房屋建筑风格与改造过的连片旧民宅统一。
流溪河上只有一座又窄又低的石板桥,长满青苔。多少年来,村民们为此担惊受怕,山洪一来,桥面被淹没,老人、孩子更容易滑倒。建一座踏踏实实的“放心桥”,是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在西和村扶贫,建樱花园,首先必须修桥。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这座坚实稳固、宽敞美丽的西和村桥终于建成了。
那段时间,夫妻俩经历过很多困难甚至危险。一次,他们的车轮陷在悬崖边上,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陈玲望着丈夫,冷静地说:“宗儒,小心些,会过去的。”她下车指挥倒车,何宗儒倒了几次,车轮冒起了烟。何宗儒尽量保持镇定,最后终于把车从悬崖边倒了出来,化险为夷。他们的儿子在广州上小学,为了西和村的扶贫,夫妻俩只好让老人帮着照顾孩子。
房屋翻修好了,路修通了,小水电站也建起来了,架通了电话和网络。西和村的扶贫正式上路,开始时就落实“三保障”:确保贫困户住在安全的房子里,确保贫困户子女有学可上,确保贫困人口百分之百享受医疗保险。
一名90多岁的老人曾是志愿军战士,与他同住的是70多岁的弟媳和患有精神病的侄子。老人当年退伍回乡后,把钱给弟弟娶老婆成家生子,自己却一直没有成家。何宗儒拿出3万元帮老人的房子加固、装修一新,干净清爽的家里添置了家电。何宗儒还让扶贫办公室不定期安排电工,为老人检查电线和用电安全,派村卫生院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弟媳和侄儿检查身体、打针开药。老人高兴地把当年的参军资料、军功章、退伍证件等用镜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何宗儒和陈玲去看望老人时,老人颤抖地握着夫妻俩的手,激动道:“变样了,一切都变了样子。”
何宗儒说:“等西和村的樱花种植起来之后,这里会成为广东最美的旅游乡村,全国的游客来到这里,您的家会成为扶贫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
陈玲笑道:“老人家,到时人多了,你可不要嫌烦啊。”老人连忙说:“不会的,不会的。我就盼着你们早日让西和美起来、富起来。”
与此同时,何宗儒夫妇带领团队成员,对西和村村民进行科普教育和技术培训,举办各种樱花种植技能培训班。为了发动村民连片种植樱花,他们承诺负责收购樱花种子、樱花树,所有收成归村民。
刚开始,村民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担心被骗,何宗儒直截了当:“首先,成本我帮你垫付,等你有收成了,我来收购的时候才扣除成本。我们发樱花种子、化肥,你们先种,我们负责提供专业的樱花种植技术,保证收购价合情合理。”
开了几次动员会,有200多位村民愿意牵头带动。等他们发放了樱花种子、化肥后,那些原来还在动摇的村民也打消了顾虑,纷纷开始种植樱花。
有个贫困户是三级残疾,在路边捡了个疯女人回家,没名没户没证就住在了一起,生孩子是他自己接生的,后来生第二胎,为了逃避计划生育,住到远房的亲戚家。他家里没地,连房子也快倒了。
何宗儒托人带信给他,如果他及时回来,进入贫困户名单,就能帮他脱贫。该贫困户带着一家人搬回西和村,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
这个贫困户的大孩子5岁左右,不怎么说话,小的才1岁多。他既要照顾疯老婆,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不能外出打散工,又种不了地。何宗儒帮他建鸡舍,买好鸡苗和饲料,接着,又给他发种子和化肥,让专人指导他栽种樱花。
何宗儒紧紧依托妻子负责的樱花研究院的技术力量,开发“名优特”樱花系列品种试验种植基地,引导45个贫困户以间种、套种技术种植樱花树,还有30多亩樱花树苗示范田。 陈玲手把手地教村民种植优质樱花树,常过了吃饭时间,她还在地里忙碌。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人也晒黑了。
何宗儒心疼妻子,半开玩笑地说:“将来西和村脱贫致富,扶贫奖章上有你一半的功劳。”
何宗儒的头发已经白了许多。陈玲望着丈夫,感慨道:“过去,我们都曾经贫困过。能在这里帮助村民脱贫,我知道再苦再累,你内心是充实的。”
何宗儒说:“我可没忘记你当年说的要在樱花林里读书、赏花,这个愿望不久就会实现。”
陈玲笑得很开心。在丈夫的樱花扶贫事业中,还蕴藏着她年轻时就十分渴望的一个美美的梦。
◇ 樱花夫妻:那云深陌上的漫天柔情 ◇
何宗儒和陈玲在西和村种植优质的“广州樱”。“广州樱”是陈玲带领团队研发的,花期3月-4月,耐热,适应性广,可在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种植。“广州樱”是单瓣花,粉色艳丽,花态开张,热烈奔放,盛开时美丽至极。
2017年,他们收购了村民们种植的第一批樱花树,村民们的收入超过了预期,干劲更足。
紧接着,何宗儒又开始在西和村打造樱花景区,以创意休闲空间需求为向导,以樱花等自然生态山林为背景,结合“最好玩”的穿越游线——国樱崛起之旅、最诗意的樱花营地,集世界名花观光、节庆体验、户外运动、营地休闲、生态养生等复合型生态主题景区,园内可以溯溪漫步、水上游乐,体验漂游岛屿的慢生活和悠闲生活。
西和村大变样,变得连村民们自己也不认识了。每年春天樱花怒放的季节,昔日贫困的西和村,吸引了广州等地大量市民来这里旅游、赏花,尤其是每年的樱花节,这里的山道上游人如织。
何宗儒利用樱花小镇的农业技术职能优势,对接樱花小镇劳动力就业市场,实现劳动力转移,达到“来樱花小镇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保证实现100%脱贫。西和村原有的64个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多元。
原是贫困户的王志到樱花园工作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因为不出村,还有条件照顾家人。原来常年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林凡,如今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而且再也没有那种背井离乡、四处飘零的苦楚,还找了一个漂亮的对象成家。
流溪河从西面山区的温泉镇流淌下来,穿过整个西和村,滋养着这片土地,1000多亩的樱花园区内,栽种有中国红、广州樱、福禄寿、貂蝉、小乔等十余个品种的数万株樱花,在情人节前后和春节期间将一齐绽放,这里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为宏大、樱花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樱花主题景区。
西和村的诗情画意,也吸引着许多作家和艺术家来这里赏花、采风。夫妻俩常带领着作家和艺术家在樱花园里朗诵诗歌、欣然作画。樱花园的布局和美丽的景致,活脱脱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缘溪行……芳草鲜美……林尽水源,复得一山,山有小口……便舍船,从口入。”作家、艺术家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灵感,诗兴大发,激情澎湃。
陈玲也圆了当年在一片樱花林中读诗、赏花的梦。“美人遥忆凤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蜜蜂在樱花树的枝头嗡嗡飞舞,晚樱不时飘落到头顶和她的身上。
每每这时,陈玲就会想起老家张家界的樱花,不由得涌起思乡之情。这几年,她因为忙于在西和村扶贫,一直抽不出时间回娘家看望父母。当年,弟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家立业,现在任张家界一家国企老总。每到春天,弟弟都会陪伴父母去看樱花,拍上许多照片发给她,她在这些照片中回味着亲情和年轻时那个美美的樱花梦。
2020年初,何宗儒推动的西和村扶贫直通车平台正式上线,农户、农村合作社的农产品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进入广州乃至全国市场。西和村已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樱花种植基地,解决了大量贫困农民的就业问题。西和村的“樱花美丽乡村”被评为国家级扶贫示范项目。
2020年5月5日,搭载着陈玲团队研究的“广州樱”“天适樱”等4个品种樱花种子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飞上太空,三天后成功返回地面,带回樱花种子。陈玲和同事们又有了新的研究任务。
如今,他们的“樱花小镇”“樱花美丽乡村”“樱花新城”等扶贫创新模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助推器,将在全国许多贫困山村开花结果。
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何宗儒语调平稳,但动了真情。“让老百姓能看到希望,这个希望不是必须走出去才有,在本村就能发展,就能养家糊口,因为看到希望才能点燃村民对生活的热情。我们来扶贫干多少活不重要,多苦多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探索出一条扶贫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我的心声。”
编辑/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