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4年9月上半月版

2024-09-26 15:29 知音官网发布

 
“气井医生”扎根荒漠17载:明月照孤床,烟火暖万家
黄春华

       我国天然气产量第一的长庆油田地处毛乌素沙漠深处。年轻的油田工人们日日一身红工衣,天天面对冰冷的设备,年年置身在一岁一枯的草原沙海中。
       没有亲密爱人的陪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踏上荒漠那一刻,陈思杨也曾想过逃离。但很快,他爱上这片沙漠,那里有最清澈的蓝天,最无瑕的白云——
从“逃离”到“扎根”的转变
       火车一路向西。成都、西安,再到榆林,看着窗外不同于江南的风景,陈思杨和同伴们感慨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越走越苍凉,大家也从兴奋慢慢变得安静。下了火车,一辆皮卡载着他们狂奔个把小时,一头扎进毛乌素沙漠深处。望着眼前连绵不绝的沙丘,陈思杨说不出话来。突然,一阵大风刮过,黄沙遮天蔽日,就像拍末日英雄大片似的……
       1985年,陈思杨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高考后,他和同学蒋琳娟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7年,陈思杨大学毕业应聘到中石油,蒋琳娟则留在南充本地一家企业。三个月的培训结束,陈思杨被分配到位于毛乌素沙漠的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初来乍到的他还是被这铺天盖地的沙子打了个措手不及。陈思杨一边吐着嘴里的余沙,一边给蒋琳娟打电话。蒋琳娟安慰他:“既来之则安之,先看看情况再说。”
      陈思杨从小生活在鱼米之乡,吃不惯面食,浑身都不得劲。工作场地上人烟稀少,好几天也不见人路过。到了晚上,因为风大,卫星电视经常看着看着就没了信号。
       条件太艰苦,同一批来的人,陆续走掉了大半。陈思杨不想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回去,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努力学好技术,争取早日调离这个让人心里发慌的沙窝窝。
       9月,陈思杨被临时派到作业区技能比赛训练基地,负责一些服务型工作。看着选手们训练,动作丝滑娴熟,连拧个管线都有既定的标准,这一下彻底打开了陈思杨的视界:“原来,平时看似平常、枯燥无聊的工作,可以做得这么精细、这么潇洒!”
同样是油田工人,他们怎么就这么优秀?陈思杨用那个信号断断续续的手机给蒋琳娟打电话,告诉她自己见到的一切。“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女朋友的一番话,在陈思杨心里敲响了战鼓。
       白天,陈思杨寸步不离跟着师父,问东问西,晚上,他抱着专业书啃到大半夜。就这样,他因业务在班组里渐渐突出。2008年3月,陈思杨被推荐参加技能比赛。为了能多练习,每天早上五点他就赶到训练场,翻越铁皮围墙进去训练。陈思杨忙得脚不沾地,和蒋琳娟打电话也只能简单地聊几句。有时候聊着聊着,陈思杨竟然累得睡着了,蒋琳娟在另一头拿着手机,静静地听着爱人的呼吸声,既安慰又心疼。
       8月,陈思杨到西安临潼集训,蒋琳娟决定去探望他。一见面,她就惊呆了:大半年没见,陈思杨1.8米的大高个儿瘦得竟只有120斤,皮肤又糙又黑,一双手全是厚厚的茧子。蒋琳娟眼里有些潮,可陈思杨很开心,一把拥住她,好半天没吭声。
       这里离兵马俑很近,来之前,蒋琳娟计划着两个人一起去游玩。但由于要训练,陈思杨只有一晚上的假陪伴蒋琳娟,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回到训练基地。蒋琳娟只好悻悻地回了四川。直到今天,她都没有机会去兵马俑。
       10月,陈思杨给蒋琳娟带去了好消息,他最终夺得全国油田公司技能竞赛的金牌。荣誉有了,技术也学到了,但陈思杨却不想走了——他已经爱上了这片油田。这意味着,他和蒋琳娟不得不一直两地分居。好在,蒋琳娟一直是支持他的。
       2008年年底,陈思杨被破格选聘为当时油田公司产量最高集气站——榆十二站的站长。
       陈思杨很细心。担任站长后,他发现很多琐碎的工作因为忙碌容易忘记,寻思着将这些工作汇总,按照时间顺序做成一个小程序,带有自动提醒功能。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作业区工作提醒卡”小程序投入使用,这个小程序让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他又整理出“隐患整改台账”,在气站推广使用,把很多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两个人的相思,一个人的坚守
       陈思杨所在的集气站只有八九个人,一旦有人请假他就得顶班。有时候轮到他休息,因为要顶班不能回家,就只能靠着一线电话缓解相思。蒋琳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陈思杨采购家乡的特产寄到毛乌素。
       2013年,陈思杨和蒋琳娟结婚。婚假还没休完,陈思杨就离家前往油田。不久,蒋琳娟怀孕。陈思杨答应妻子,等孩子出生时,他一定回来,一起迎接新生命。
       2014年12月,预产期临近,蒋琳娟在老家翘首以盼,可陈思杨一天天的不见人影。当时正值冬季保供的关键时刻,对班站长手术请假,陈思杨只能留下坚守。蒋琳娟堵着一口气:“你怎么说话不算数?整个孕期你不在家就算了,我都要生了,你还不回来算哪门子事?”陈思杨一阵心痛:“老婆,再等等,我一定赶回来陪你。”
       他灵机一动,一口气买下最近十多天的火车票,每天给妻子打一通电话,如果妻子情况稳定,他就立即退掉当天的车票。就这样,七八天后他终于等到同事来接替他。
       “思杨,我肚子痛。”“我马上就去火车站,你先去医院。”路上17个小时,陈思杨每隔半小时就给妻子打一个电话。火车上信号不太好,妻子的声音断断续续,陈思杨心急如焚,恨不得给自己插上一对会飞的翅膀。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好不容易到站,车门一开,陈思杨第一个冲出去。快到家时,蒋琳娟已经准备好在楼下等他。行李都来不及放,他就拉着妻子坐上出租车往医院赶。办完入院手续,妻子的阵痛越来越密,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坨坨出生了。
       月子里,陈思杨几乎没怎么睡。买菜做饭洗衣哄娃,他都一手抓,腾出时间让妻子休息。可儿子刚满月,他又要回到千里之外的油田。临别时,陈思杨看着母子俩,满眼不舍。妻子安慰他:“娃娃我会照顾得好好的,你放心。”
       很多时候都是陈思杨一个人值班,为了打发寂寞,喜欢踢球的他用红胶布在沙漠中贴出“球门”,摆个垃圾桶当“守门员”,放几块砖头当“队友”,一个人冲刺、盘带、过人、射门……和妻子聊天时,陈思杨告诉妻子:“今天我参加了一场‘热闹’的踢球比赛,特别开心!”
       沙漠深处的采气站,不仅孤独,而且艰辛。
       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冬夜,为了解决封堵的管线,陈思杨和同事冒着寒风浇热水解冻。热水飞溅到身上瞬时结冰,棉裤外一层厚厚的“冰铠甲”将他冻在原地,得使出十二分力气才能卸掉冰铠甲,脱下工衣。
       2016年8月,陈思杨所在的作业区组织对单井管线全面排查,48口单井、5条支干线,加起来300多公里长的管线要在3天之内全部排查完成。当时正值沙蒿生长旺季,陈思杨对蒿类植物油严重过敏,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戴上修泵的护目镜和双层口罩,在半人多高的沙蒿丛查找裸露点。
       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他不敢摘下口罩喝水,强忍着干渴。即使是这样,第一天巡护下来,他的脸依然严重过敏导致水肿,同事调侃他像“煮熟的猪头,好想啃一口”。晚上,陈思杨吃了双倍的抗过敏药,第二天继续参加排查。为了不让蒋琳娟担心,那几天他借口信号不好,没和她视频。
       2017年年底,陈思杨又不能回家过年,蒋琳娟带着坨坨一起来到毛乌素。坨坨看着望不到边际的沙子,兴奋得大叫:“爸爸,这里怎么长这么多沙啊?我们去玩沙吧!”吃完晚饭,陈思杨带着儿子在沙地上挖坑、堆城堡。直到天黑,父子俩还意犹未尽。
       短暂的相聚又要分离。坨坨喜欢奥特曼,陈思杨买了一大盒各种各样的奥特曼送给他。“爸爸,你下次放假回家,陪我打怪兽。”“好。”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陈思杨不忍拒绝,尽管他也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
       2020年初,陈思杨所在的榆林气田遭遇百年一遇的大寒潮,三口高产井出现严重冻堵,地面尝试了许多办法无法解决,只能用原始的办法挖开加热。冻土层近一米厚,一镐子下去像砸在坚硬的钢板上,震得双手发麻。
       为了找到堵点,陈思杨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把自己像倒栽葱那样插进几米深的沙洞里,沙洞狭小黢黑,陈思杨一口气没顺过来,感觉自己像被活埋了一样。待稳定心神,他屏住呼吸仔细聆听。直至听见管线里传来清脆的气流声,他才示意工友拉他出来。工友看着他头发、耳朵、鼻子和嘴里全是沙子,他摆摆手,做了一个OK的手势。
       那段时间,陈思杨和工友日夜坚守在沙窝里,一连28天没挨过床,成功追回气量800多万方,相当于一万个家庭冬季采暖的用气量。
       这样的保供解堵,每一年都在重复。
亲情为盾,他在沙漠一路狂飙
       长期离家,陈思杨缺席了儿子成长的许多瞬间。有一次,坨坨在游乐场不小心撞破了额头,血流了一脸,送去医院缝了七八针。缝针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要爸爸,蒋琳娟急了,一连给陈思杨打了十几个电话,可因为陈思杨的工作场所易燃易爆不能带手机,一个都没打通。
       回家路上,坨坨抽抽搭搭地说:“妈妈,要是爸爸带我玩,我就不会摔跤。”蒋琳娟心疼得泪如雨下。陈思杨得知后,立刻寄回去修复疤痕的药,叮嘱妻子每天按时涂抹。
       三个多月后,陈思杨休假回家,坨坨额头的伤口已结痂。他开玩笑道:“你这弄了一个火影忍者啊。”坨坨最喜欢动画片,听后,顿时破涕为笑。
       陈思杨离家前一晚,坨坨十分不舍,半夜起来站到爸爸的床前。陈思杨醒来,干脆和儿子玩起游戏。“爸爸这次当怪兽,你当假面骑士来打我好不好?”父子俩在客厅一个逃一个追。坨坨问:“爸爸,你下次什么时候回家?”“爸爸工作干完了就回。”陈思杨只能给儿子一个不是回答的回答。
       疫情之后,陈思杨回家时间更少了,就连春节,他都身处沙漠深处的小站,守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通过视频和妻儿一起过年。
       2021年腊月二十九一大早,蒋琳娟给陈思杨打电话:“你不在家,过年没意思。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她告诉陈思杨,自己和娃已经在去往机场的路上,准备赶去基地。
       奔赴一千多公里,一家三口终于过了一个团圆年。仅仅在大年三十团聚了一天,因陈思杨大年初一就要前往北京去参加奥运火炬手的相关工作,蒋琳娟只得带娃回家。
       陈思杨给妻儿买了卧铺,送他们去火车站时,他站在外面,蒋琳娟和儿子在候车室里面。离发车时间还有二十多分钟,坨坨看着他站在外面不进去,急得直哭。陈思杨将双手张开贴在玻璃上,蒋琳娟心有灵犀,将自己和儿子的手也覆上玻璃,手掌隔着玻璃紧紧地贴在一起。那一刻,蒋琳娟再也没忍住,眼泪汹涌而出模糊了视线。
       2022年2月3日,陈思杨作为长庆油田唯一一名受邀的火炬手,和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著名影星成龙一起,完成了以“民族之脊”为主题的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八达岭长城的传递活动。
       那天,蒋琳娟和儿子从视频里面看到他高举火炬,身后是巍峨的长城,发自心底为他自豪。回家后,坨坨套上火炬手的衣服,将火炬高高举起,在家里跑来跑去。
       2023年夏,陈思杨把坨坨接到了油田过暑假。其间,陈思杨要出差3天,坨坨每天通过电话手表跟爸爸联络,自己起床写作业,去食堂打饭,洗澡后自己洗衣服等等。陈思杨感慨,妻子把坨坨教育得真好。
       陈思杨给儿子检查作业,坨坨写道:“我的爸爸很伟大,是一个全国劳模,还是冬奥会火炬手,他还去参加过很多次演讲,爸爸教我踢足球……我的爸爸又伟大又温柔。爸爸经常缺席,我却为爸爸感到自豪!”陈思杨所有的心酸和不安都在那一刻释怀。
       每次休假回家,陈思杨都化身宅男,不是买菜做饭就是收拾卫生。他想利用假期好好弥补自己对家的亏欠。返回基地前,他还会亲自和面擀皮剁馅,包上很多饺子,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
       但陈思杨自己经常野外作业,忙得顾不上吃饭。蒋琳娟就网购一些牛奶、干粮,让他带着垫垫肚子,估摸吃得差不多了,又马上网购一批过去。
       工作17年来,陈思杨主导研发的多项创新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他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还成立了大师工作室。
       2024年7月,油田在大庆举行足球赛。主办方邀请陈思杨参加决赛,巧合的是,决赛的最后一天是他的生日。为了给自己生日一个纪念,他欣然应允,开始带着选手进行集训。为了恢复体能,他半夜一个人留在集训场地上,或是练习体能,或是跑上五公里,有时候把院墙当球门练习踢球。
       恍然间,陈思杨想起很久以前一个人在沙漠里踢球的日子……十几年过去了,他就这样从最初的一心逃离,一步步把自己深深扎进了荒漠深处。

编辑/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