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1年2月下半月版
2021-03-08 11:53 知音官网发布
老处长“恐艾村”里扶贫也扶智:昂首走过那寸心如割的岁月
大平
150多万字的驻村日志,30多封用学生作业纸写的感谢信、表扬信和建议信,7双走坏了的鞋子,1300多个日夜的操劳奔波……这些都是驻村扶贫干部焦凤军在扶贫路上的深深印记。大平
加入“扶贫大军”4年来,年逾五旬的焦凤军用一腔豪情与仁爱,最终带领昔日出了名的“恐艾村”贫困出列。贫困户清零,他也走进了村民们的心田。不为人知的是,这一路走来,焦凤军付出了太多的艰辛,而他的家人,也承受了太多的牵肠挂肚、担惊受怕……
◇ 半百老人勇闯“恐艾村”:“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 ◇
焦凤军,安徽省司法厅法治督察处处长,安徽省宿州市革命老区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1966年,焦凤军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26岁那年,焦凤军和美丽聪慧的沈宏结婚后,两人在省会合肥市安了家。沈宏是合肥人,比焦凤军小3岁,现任安徽省《党史纵览》杂志社副社长。
焦凤军在安徽省政府4个部门工作过,当过16年处长,但他最难忘的是在县区挂职的经历,当地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是他放不下的牵挂。因此,2017年4月的那天,得知单位要选派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年51岁的焦凤军动心了。
很快,焦凤军了解到,要驻村扶贫的是宿州市萧县的孙圩子乡马庄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部分村民因参与卖血导致交叉感染艾滋病,最终造成近百户家庭陷入困境,有的甚至绝户。一时间,村民们谈艾色变,马庄村也因此成为国家级贫困村和出了名的“恐艾村”。
焦凤军想尽力去帮助马庄村村民,带领他们脱贫,可驻村扶贫一去至少需要三四年,沈宏会同意吗?虽然沈宏一直都很支持自己的工作,但这次自己要去非同寻常的马庄村,焦凤军一时揣测不到妻子的想法。考虑到那段时间,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儿子也在家,他决定征求一下妻儿的意见。
那天晚上,焦凤军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正儿八经地开了“有家以来”的第一次家庭会议。见他郑重其事的样子,妻子笑他老大不小了,还学年轻人玩仪式感。然而,当他把话题转到要去“恐艾村”长驻扶贫时,沈宏和儿子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焦凤军知道妻儿担心自己,感动之余,他明确表示自己很想去马庄村。沈宏知道他决定的事很难改变,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他:“去扶贫的大都是年轻人,像你这个年纪的可不多啊……”焦凤军点点头:“驻村后,肯定几年都没法照顾家里,单位里年轻同事的孩子都还小,我是人事处长,让我动员年轻人去,开不了口,还不如我自己去,反正儿子也大了……”
见父亲提到自己了,儿子接过父亲的话表态:“老爸,你去呗,现在有理想的也就是你这样的人了。”儿子的话逗乐了焦凤军夫妇俩,沈宏也开玩笑道:“你去了我还省心了,免得每天还要给你洗衣服做饭。”说罢,她又认真地补上一句:“既然你要去,就好好为村里做点事。”“好嘞!”焦凤军一口答应。妻儿的支持令他热血沸腾,也没了后顾之忧。
家里同意了,还有单位这一关。焦凤军时任安徽省政府法制办秘书行政处(人事处)处长,考虑到单位工作的安排,领导对他的决定有些顾虑。见此,焦凤军给领导写了一份申请,详细陈述了要求驻村扶贫的7条理由……最终,单位选派他带领另外两位主动报名的同志,组成三人工作队驻村扶贫。
哪知,听说此事后,老家的父母急了。年近八旬的老父亲说啥也不信,老母亲打电话问他:“凤军,怎么跑农村去了?是不是犯啥错误了?”
焦凤军一再解释:“爸、妈,我啥错误也没犯。省里不缺我一个处长,但村里可能缺我这个扶贫队长。”两位老人还是不相信,不仅找焦凤军的朋友打听此事的真伪,还让小儿子去马庄村求证。焦凤军哭笑不得,也被父母对自己的惦念牵挂而感动。
2017年4月28日,焦凤军告别妻子,到马庄村报到。尽管此前已有心理准备,但见村里一片萧条破落、垃圾随处可见,他还是颇感震惊。既来之,则安之。想起来马庄村之前妻子的叮嘱“好好为村里做点事”,焦凤军下定决心融入马庄村、改变马庄村。
上任后,焦凤军首先找村两委领导班子全体人员逐一谈话,同时通过会议提要求、定规矩,建立各种制度,很快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与此同时,他开始带着工作队密集地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
◇ 步履匆匆日夜牵挂:“村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
尽管马庄村距合肥只有300多公里,但因交通车次少、时间长,再加上周末也常有工作,焦凤军两三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即使回了家,村里打来的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他不得不“遥控”马庄村的大事小情。好在通情达理的沈宏从不责怪他,还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成了家里的“甩手掌柜”后,焦凤军更是一门心思扑在马庄村。最初一段时间的走访,焦凤军发现一些贫困户家总是大门紧闭。有一次,他重重地敲了一个贫困户家的门,才第一次听到院子里有人回话。原来,这是一户有艾滋病患者的人家,因村民不愿来这样的人家串门,他们干脆就一直反锁着大门。得知这个情况后,焦凤军的心格外沉重。
为减轻这个群体因病患带来的心理压力,焦凤军经常在他们家一坐就是大半天,亲切地和他们聊天。有时还带着工作队一起在艾滋病贫困户家一起吃饭,给他们信心,一些老人因此泪水涟涟。
一次,焦凤军带着工作队去李大娘家时,大娘特地切了自己种的西瓜递给大家吃,队员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大娘尴尬得不知所措。焦凤军见状,索性带头接过一块西瓜吃起来。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也开始吃西瓜。“焦书记、焦书记……”看到这一幕,李大娘激动地拉着焦凤军的手,流下两行浑浊的泪水。
沈宏听说此事后,也被丈夫的做法感动,尽管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她还是提醒丈夫多注意。焦凤军让妻子放心,说马庄村的村民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艾滋病人也不例外。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于身体条件尚可的艾滋病患者,焦凤军像家人一样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村民丽霞因丈夫年轻时卖血,致使一家三口全部感染艾滋病,8岁的儿子因此夭折后,夫妻俩陷入绝望的深渊。焦凤军鼓励他们重树生活信心,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还聘请她当村部的保洁员,经常送她一些衣物等。每次看到她,焦凤军都和她聊几句,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其他人也对她很友好。她的笑容又重新绽放在脸上,工作也更认真更负责。
马庄村的艾滋病家庭为数不少,焦凤军恳请其他的村民正确认识艾滋病,给予艾滋病人多一点理解和关爱。渐渐地,村民们不再“恐艾”了。几十户艾滋病家庭也敞开了大门,走出门外和乡亲们互动。焦凤军喜在心里。
一天晚上,和沈宏打电话聊天时,焦凤军高兴地向妻子细数村里的这些变化,沈宏也替丈夫高兴。聊了一会儿后,怕影响沈宏休息,焦凤军挂断了电话。没想到过了片刻,沈宏发来微信:“我已经三天两夜没睡着了,也没吃饭,但奇怪的是,我一点饿意和困意都没有,还非常精神。我好像已经成仙了……”随后,她又发来一个大笑的表情。
焦凤军怔住了,妻子独立能干不假,但她是个女人,也需要丈夫的陪伴和呵护,失眠这么厉害,她这是还没适应一个人的日子啊!焦凤军立刻点开微信视频,又连忙关掉,相隔两地无法陪伴,他不知怎么面对妻子,也不知该说什么。愧疚中,他反复看着妻子发来的信息,泪水无声流淌……
不久后的一个双休日,焦凤军回家后,沈宏告诉他,最近参加单位体检时发现了一点问题,医生提醒她重视。焦凤军很担心,当天就陪妻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要沈宏立刻住院,准备第二天做手术。不巧的是,次日焦凤军在马庄已经安排了很多工作。
两难中,想着妻子曾发的那条信息,焦凤军打算请假陪她。可沈宏却坚持要儿子连夜从北京赶回来照顾自己,并说道:“你下午回村,别耽误村里的事。儿子这阵子在写毕业论文,让他回来边写边陪我。”焦凤军只好回了马庄。周一上午,到了妻子动手术的时间,远在马庄的焦凤军好几次偷偷掉眼泪。
其实,日夜为马庄操劳,焦凤军也承受着许多压力。一次回家,他洗了澡出来,沈宏突然惊呼:“啊!你‘斑秃’了!”焦凤军一摸,摸到了一大块光秃秃的头皮。第二天,他咨询一位理发师,对方说造成斑秃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身体劳累或压力太大,建议他劳逸结合。焦凤军笑了,斑秃就斑秃吧,马庄村那么多事要做呢,自己哪有心思“安逸”?
也许是过于透支身体,2018年6月的一天下午,焦凤军突然胃疼得浑身冒冷汗,强忍到了晚上,他用热水袋焐着胃部,仍然疼了一整夜。因第二天正值周末,焦凤军回到合肥。
沈宏立马陪丈夫到合肥一医院检查。看到他的胃,给他看病的资深女主任医师不淡定了:“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把胃糟蹋成这样?”得知他在乡下扶贫,医生激动地说:“赶紧回来,请假休养,胃都这样了你还扶贫?”医生刚说完,沈宏紧张得脸色都变了,焦凤军也有些慌,嘴上却说:“我的扶贫工作还没完成,回来是不可能的。”
也许是他这番话感动了医生,医生的语气平和了很多,她告诉焦凤军夫妇,焦凤军的胃有癌变的风险,并当即给他做了切片去化验,让他7天后取化验结果。听到这番话,焦凤军和沈宏更急了。
万幸的是,化验结果出来后,焦凤军的胃部没有癌变,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医生给他开了很多药,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养胃,多喝小米粥。夫妇俩这才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有惊无险,沈宏却不愿就这么翻篇,她提出:“我要去马庄,看看你今天的胃是怎样‘炼成’的。”驻村后,害怕妻子担心,焦凤军总在她面前美化马庄的生活条件,此刻,他不希望沈宏看到“庐山真面目”,又拗不过她,只好在一个双休日让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到了村里……
见村里的环境与合肥有天壤之别,焦凤军的宿舍更是简陋陈旧,村干部们吃饭不用公筷,卫生意识也不强,沈宏酸楚不已。她悄悄叮嘱焦凤军:“以后你尽量单独吃饭,最好自己带碗筷。”焦凤军明白妻子是心疼自己才这么说,因此,他嘴上笑着答应,实际上并未执行。不过,他把妻子买的小米带到村里,一点也没浪费。他每天请食堂阿姨帮忙熬小米粥,请大家一起喝。在小米粥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焦凤军的胃病渐渐好了。让他高兴的是,以前秃掉的那块头皮上,也慢慢长出花白的头发。
◇ 殷殷关爱情满小村:“比马庄人还马庄人!” ◇
从驻村第一天开始,焦凤军就将带动马庄脱贫致富当成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他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成立了生态田园发展有限公司,为马庄村盛产的农产品提供种植、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焦凤军还主动协调,把企业搬进了扶贫车间,解决了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不出村子就能挣到4000多元的月薪,既能脱贫,还能照顾家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焦凤军忙着帮助马庄人脱贫,自然无暇顾及家人。儿子研究生毕业到上海找工作,焦凤军没时间过问;因儿子想在上海安家,沈宏卖掉合肥的房子,给他在上海按揭贷款买了一套小房子,焦凤军全程都没帮上忙。沈宏劳累时也抱怨过丈夫不管儿子,但发完牢骚后,她又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焦凤军既愧疚又感动。
驻村后,焦凤军也难得有闲暇时间回家乡看望父母。2018年国庆长假前的一天,老母亲突发脑溢血,被送医抢救后依然命悬一线。焦凤军得知后坐立难安,想回去照顾,又赶上扶贫工作安排走不开。好在有弟妹们精心照顾母亲,他又打电话从省城为母亲请了最好的医生去救治,最终母亲转危为安。
那天,焦凤军忙完工作回到合肥时,已是次日凌晨。他来不及休息,就和沈宏连夜赶回老家,想趁着国庆假期,好好侍奉老母亲,恨不得把亏欠双亲的陪伴都统统补上。然而,在工作的召唤下,焦凤军很快又回到了马庄。
彼时,焦凤军正积极动员村民回村创业,年轻村民小王就是其中之一。因父亲早年因艾滋病去世,母亲身患艾滋病,小王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历尽艰辛,焦凤军很心疼他的不易。2018年春节期间,他鼓励回家过年的小王回村创业。小王也想多照顾母亲,专门到焦凤军的宿舍请教创业的事。等小王离开时,焦凤军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枕头被人动过,掀开一看,下面竟放着一沓百元大钞。“这孩子真傻!”焦凤军连忙追上小王,将钱还给他,还认真地说了他一通,羞得小王低下了头,越发对焦凤军肃然起敬。
不久,在焦凤军的帮助下,小王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兴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安徽路邦保温材料公司。此后,焦凤军还借款给他应急,带着他到工地上推销产品。心怀感激的同时,小王用心打造产品,诚信经营。如今,他的产品不仅远销国外,还被评选为安徽省“最有影响力”保温材料。更让焦凤军开心的是,小王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焦凤军的努力下,马庄村环境好了,村里的企业、家庭农场、超市等,超过100家。村集体经济从驻村前的年收入2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66万元,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多了,邻里之间也和睦了。焦凤军深感欣慰,他用心地将这一切记录在自己的驻村日志中。日复一日,他的日志目前已超过150万字。
驻村日志里,焦凤军也记录了一些烦心事。一次,一个村民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却硬要“吃低保”,焦凤军坚持原则向他解释,哪知该村民竟当众辱骂焦凤军;还有一次,因一笔村民的劳务费正在走审批程序,不明真相的一名村民借着几分醉意,冲进村部要打焦凤军……事后想起这些,焦凤军也想向妻子倒倒苦水,但怕她担心,又忍住了。不过,这样的村民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村民都感恩焦凤军对马庄的付出,并用自己的方式向他表达感谢。
2019年除夕夜,在家过年的焦凤军收到一条彩信。那是一封信的照片,上面写着:“焦书记,新年好!自从您驻村后,带领大家一起干,使马庄村很多贫困户脱了贫,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感谢您这样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您‘比马庄人还马庄人’,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您和您的家人新年快乐!一名马庄村普通党员代表6000村民给您的感谢信。”“这是马庄人民给我的一份厚礼啊!”焦凤军不禁潸然泪下。沈宏看完这条彩信,也红了眼眶。
焦凤军又动容地告诉妻子,自己已先后收到这类村民写给他的表扬和建议信30多封,这些“信纸”都来自孩子的作业本,一看就是打好草稿后认真誊写的……沈宏泪光闪烁,向丈夫竖起大拇指。
焦凤军的付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马庄村和工作队多次受到县、市的肯定和表彰,焦凤军本人先后荣获萧县优秀驻村扶贫干部、宿州市“十佳驻村帮扶干部”、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2020年10月,焦凤军更是喜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殊荣!
得知喜讯,沈宏和儿子都第一时间向焦凤军道喜,淳朴的老母亲乐得合不拢嘴:“好啊!我大儿子就是好!喜欢给穷人办事。你干好这个事情,比当什么官都强!”母亲的话说到了焦凤军的心坎上,的确,脱贫远不是焦凤军工作的最终目的,他最想做的是带领老百姓发展致富,振兴马庄,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焦凤军相信,这一天一定很快就会到来……
编辑/涂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