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2年9月上半月版

2022-10-10 16:25 知音官网发布

 

海归博士变身田间耕夫:父辈遗好梦游子归坦途
冀南

       仲夏季节,太阳冉冉升起,早晨柔和的阳光普照着山川,满眼绿色。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散花镇,长福农业合作社5700亩土地上,长满了生机和希望。36岁的董事长潘新星站在高处俯视,心旷神怡。两年前,他还是爱尔兰香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博士、软件研究所研究员。现在,他是一名农民。
       高薪博士辞职回国种地?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是的,为了父亲,还有父亲未竟的事业和心愿,这位博士回来种地了!
◇ 遗憾:“模范”父亲突然离世梦想未圆 ◇
       2020年春节,远在爱尔兰的人工智能博士潘新星回国看望父母,要和他们一起欢度佳节。
       回到家里,潘新星最爱和父亲坐在村子的田埂头聊天。这天,太阳暖烘烘的,潘新星和父亲潘自金站在田埂上,父亲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块美丽的梯田,笑眯眯地对潘新星说:“儿子,你读了那么多的书,要是把你学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用在种地上就好了。”潘新星点点头回应:“行,爸爸,我琢磨琢磨!”潘自金听了,脸上笑开了花。然而,这父慈子孝、幸福温馨的一幕,很快便不再出现了。
       2020年,刚过完春节,因为疫情,潘新星不能如期返回爱尔兰,就在家里远程办公。一天,潘新星正在长福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处理工作时,突然,有人慌慌张张跑过来,大声喊着他的名字:“新星,快,你父亲出事了——”
       春耕季节,农时不等人,工人们被疫情阻隔在家里不能出门,潘自金便自己开着农用车运送肥料到田里,却不幸遭遇道路塌方。
       潘新星恍惚了,把受伤的父亲送到医院抢救时,他还是蒙的。直到医生宣布抢救无效,父亲永远离开了他们时,他才泪如雨下。
       1986年,潘新星出生在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父亲潘自金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担任过村里的支书、国企的员工,可他最热爱最擅长的,还是种地。母亲则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从小,父亲就要求潘新星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一次,潘新星问父亲:“爸,你当年怎么没有上大学?”父亲叹口气说:“我是老大,要帮爷爷奶奶养家!”那时候家里穷,父亲13岁就辍学挣工分,学业中断让他遗憾了半辈子。“所以你一定要上大学,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应用到种地上,农业就会跨越发展,农民就会致富。”
       母亲笑着埋怨:“就知道种地!新星就不能跳出这农门?去城里当老师、当技术员!”父亲笑着点点头说:“对,去大城市长见识,不种地了。”
       2004年,潘新星考上东南大学。2009年,他去爱尔兰留学并获得计算机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爱尔兰香侬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员,年薪五十万人民币。儿子有出息,父亲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潘新星成为人工智能博士后,父亲最爱和他探讨的还是如何有一天能够用他学的知识,为农业、为农民服务。在潘新星眼里,父亲不仅能干踏实,而且对土地十分热爱,一心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在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辞去了国企的职务,专心务农。那几年,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土地开始荒芜。父亲心疼大片被荒草覆盖的良田,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一开始,父亲从最初种自家的几亩承包地,发展到流转加托管200多亩土地,还先后在村里办起了农资服务社和稻米加工厂,成了农村经营型人才。2009年,父亲注册了浠水县第一家水稻专业合作社——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他担任了理事长。他通过土地托管,将不会种的、年龄大了不能种的农民家的荒田流转到合作社,让荒田重新焕发生机,披上绿色的庄稼。父亲要打造他的“理想国”,打造适合当地丘陵地区的农业高效生态经营新模式——长福模式:解决闲置劳动力和土地,让农民变成工人,不再渴望进城;让生态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生产制作大米、米粉等深加工产品,探索出一条造福乡亲们的好路子,把农民留在家乡的土地上。
       通过十年的发展,全社入股土地面积达到5700亩,同时还托管服务了18000亩土地,涵盖全县6个乡镇、45个村,跟着父亲一起种田的乡亲们也尝到了甜头,而回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逐年增多。父亲挣了钱,自己舍不得用,还以长福合作社的名义给周边村落修建了10多公里的田间水泥公路,让乡亲们实现了“开着小汽车去种田”的梦想。
       汗水没有白流,2016年,长福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示范社;2017年,父亲当选第三届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创立的“浠长福”商标农产品,于2019年荣获“中国健康产业十大品牌”荣誉称号。不久前,父亲创办的农业专业化综合服务公司获得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见证了父亲种田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父亲对土地和农民的热爱。
       可如今,父亲突然离世,父亲的合作社怎么办?乡亲们的希望怎么办?
◇ 回归:海归博士变身田间耕夫 ◇
       看着父亲的遗体,潘新星后悔了。这么多年,他想到过年迈的爷爷可能会有一天离开他们,所以他效仿父亲,带着家族里的兄弟姐妹想方设法孝敬爷爷,让老人家高兴。但他从不曾意识到有一天正值壮年的父亲会离他而去。他一直觉得不管自己走多远,父亲都会在他身后,给他勇气和力量。
       57岁的父亲猝然离世,把潘新星打击得一蹶不振。那三天,他静静地守在灵堂里,看着摇曳的蜡烛,看着父亲盖在白布下的身躯。这一切就像是在做梦。昨天,父子俩还就长福合作社的发展探讨,父亲还开玩笑说要是把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知识用在种地上就好了。他还说,现在不是提倡智慧农业吗?说不定哪天,种地就不用人工了,一台电脑就搞定。可今天,就天人永隔了!潘新星不肯吃饭,父亲再也不能吃饭,自己吃饭是对父亲的不敬。母亲红肿着眼睛递给他一碗米饭说:“吃吧!”他端着碗,往嘴里扒了一口饭,忽然跑到外面就吐了。他吃不下!
       父亲下葬后,潘新星不知道怎么排解心里的压抑情绪,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缅怀父亲。34岁的他蓄起了胡须,他要49天不剪发、不刮胡子,来表达对父亲离世的不能释怀。那天晚上,潘新星听到母亲屋里传来哭泣声。推开门,母亲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父亲生前很简朴,每年生日和春节,潘新星都会给他买一些品牌的衣服、鞋子、皮带等价值不菲的礼物。可父亲没舍得穿也不舍得用,他埋怨儿子:“花这钱干吗?我常年在地里,哪有机会穿好衣服啊!”话是这么说,他却高兴得合不拢嘴。父亲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潘新星潸然泪下。
       母子俩泪眼相对,潘新星发现,母亲忽然就老了,憔悴而沧桑。父亲走了,母亲的世界一下空了,最难过的是母亲才对。他问自己,还要出国吗?自己一走,母亲更孤独、更委屈。还有,父亲经营了十几年的合作社,他心心念念的智慧农业,谁来继承他的遗志,帮他完成未竟的事业?
       那一刻,潘新星意识到,家庭、事业的担子已经落到了自己肩上。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有责任扛起这副担子。“让我对父亲尽最后一次孝吧!”随即,潘新星跟母亲商量,他要辞职继承父亲的事业!
母亲听了,非常吃惊,表示反对:“你这孩子,你会种地吗?你有人际关系吗?知道怎么经营怎么管理吗?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走出农村,你一定要回爱尔兰工作,不用担心妈妈!”家中其他的人也反对,但是,潘新星已经下定了决心。2020年5月,他远程对英国的上司说明了情况,老板极力挽留,但他说,要为深爱的母亲尽责,要接替父亲未完成的农业梦继续努力。
       潘新星辞去国外的高薪工作,留在浠水担任长福合作社理事长,他要种田当农民的消息传遍了乡邻。留洋博士回乡种田?大家不由得纷纷摇头,有的善意地笑他傻,有的打趣潘新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水稻有多少品种,什么稻什么季节种他都不知道吧?还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乡村振兴?心血来潮而已!还有些乡民议论,大概是潘新星对父亲的忽然离世耿耿于怀,做出这个举动无非是一时意难平,等过了这段沮丧期,人家“大博士”找份搞科研的高薪工作,还不是轻而易举?然而,潘新星并不是心血来潮,他上任后,认真分析面临的几大困难,首先就是稳定合作社,稳定人心;其次,要解决自己对农业一窍不通的问题;再次,合作社的长远发展问题。
       这三大难题,任何一个都不是件轻松事。
       为了稳住父亲合作社的事业,潘新星首先决定先沿着父亲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再向前发展一段时间,并积极和各位社员沟通。看到他态度诚恳,也尊重老社长的想法,人心渐稳。
       其次,为了解决自己的农业知识荒漠,潘新星到处找农业专家求教,在网上查找学习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大农业、微耕农业技术,听网上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看中央农业频道的农业知识讲座,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
       说实话,潘新星从来对农业不感兴趣,也没有深入了解过农业知识。这种跨行业的操作,着实费神。他以为种水稻就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没想到什么土壤、温度、湿度、种子、肥料……这里面的关系和作用千丝万缕、盘根错节。
       潘新星一连多天沉浸在学习中。种地也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实操。他还去找村里的种地“土专家”求教,大家对他上门求教一笑了之,说这孩子,等过了新鲜劲,自然会离开村子。
       所有人都不相信“海归”潘新星会弯下腰来踏踏实实种地,也根本就没有人帮他,他和父亲一样,孤军作战。为了彻底融入农业生产,潘新星从打杂跑腿的琐碎事做起,一点点琢磨,一点点学习,细心钻研,仔细观摩,不到几个月,留洋博士一改儒雅的精英形象,变成了皮肤黝黑、头戴草帽、两手起茧、满身是泥的庄稼汉子。
       没有想到,一年时间,潘新星硬是把合作社5700多亩地跑了个遍,各种农田知识摸得滚瓜烂熟。而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还有合作社的长远发展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用自己的所学,探索比父亲具有创新的“长福模式2.0”,并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农业种植上去,而这,不也正是父亲所期望的吗?
◇ 圆梦:水稻CEO让智慧农业大放异彩 ◇
       乡亲们万万没有想到,潘新星当农民越来越熟稔,有人和他交流起水稻种植,潘新星的“行话”开始一套一套的。这不禁让乡亲们对潘新星刮目相看。不过,当听到潘新星要打造智慧农业,很多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潘新星用自己的行动征服了村民。
       由于地处丘陵,机械化不便,为了减轻村民的工作量,潘新星首先觉得应该寻找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潘新星在网上查到东北有一种微型抛秧机,很适合丘陵地区使用推广,立即进行采购推广。这种抛秧机能把处理好的、根部带着适量泥土的秧苗快速抛向3米高空,再垂直落到田里,完成插秧。和传统插秧相比,抛秧机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效率还提高了5倍不止。为此,乡民们省去了好多时间,纷纷对新任社长此举称赞不已。
       不久,潘新星又对合作社的大米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升级,运用更智能化的机械,让整米率大幅提升;增加米粑生产线,用智能自动化机械使米粑产能翻番;新建米粉加工厂……在保留父亲产业的同时,进行全线智能化升级整改,大大地提高了各生产车间的效率。乡民们发现,这位年轻的理事长,正用“知识”改变农业。
       一天,潘新星站在绿茵茵的土地上,弯腰抚摸着土地,想到湖北恩施州有有名的富硒米,为什么这里的土壤也那么肥沃,就是产不出那么好的大米?是不是土质的问题?有没有办法改善?于是,潘新星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组成了研究团队,进行土壤分析,研究,并进行改良。
       之后,潘新星运用专业知识,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充分整合资源要素实施技术种田。他给每块农田都标记一个单独的ID,记录水稻每个生长周期所需的肥水、温湿度等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确定了耕种、收稻、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标准。
       乡亲们看着他鼓捣这些的时候,不懂了,这是什么操作?种地也能和大数据挂上钩?他说:“咱们这就是向着智慧农业方向发展,将来全部由智能大脑管理,解放劳动力,咱们在家里摁摁键盘就能把农活干了。”大家对他的话半信半疑。此时,潘新星想起孩提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年过年,父亲从外面回家,带回来一股凉气,还带回一串青绿色、硬邦邦的香蕉。从来没有见过香蕉的潘新星追着问:“爸爸,这是什么?能吃吗?”父亲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叫香蕉,是从遥远的新疆带回来的,得等着变成黄色才能吃。”“新疆在哪儿?”潘新星好奇地问。父亲呵呵一笑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后来,父亲把米缸里的米挖个坑,拎着那串香蕉轻轻放进去,然后用大米仔细地盖住。到了春节,香蕉变成了黄色,父亲掰下一根递给潘新星,他迫不及待地剥掉皮,咬了一口。哇!又香又甜!他三口两口吃掉香蕉,急切地问爸爸:“新疆在哪里?”爸爸愕然:“新疆?”潘新星说:“卖香蕉的地方!”爸爸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说:“在远方。”
       想起父亲,潘新星不由得发笑,长大后他才知道香蕉在新疆是种不活的,那时父亲是在逗他玩。但这个小玩笑,却一直让他记在心里,后来,他看到有技术人员在新疆通过日光智能温室种植香蕉树成活,就更坚信,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就像他要做的智慧农业。潘新星将香蕉的故事说给乡民们听,大家都觉得博士说的话有道理,相信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博士种田,一个顶俩!这个新晋的“水稻CEO”通过智慧农业,改进技术、改良土壤,水稻长势喜人。2021年,长福合作社水稻每亩平均增产近300斤,产品销售额超过1.1亿元,比2020年增长30%以上。
       这个消息,让长福合作社沸腾了,让浠水县沸腾了。大家纷纷来求真经学经验。2021年,长福合作社再度获评“国家级农民示范社”“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久,潘新星还把成功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无私地推广到了其他60家合作社,带动了7000余户农户增收,村民们打心底佩服他。
       2022年,长福合作社扩宽网销平台,再度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浠水县电商供应基地”“浠水县网货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而潘新星的智慧农业项目参加“湖北农村实用人才双创大赛”荣获亚军,他本人获得“黄冈市十佳农民”“黄冈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乡亲们感慨,知识就是力量啊!此时,大家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潘新星,佩服这位“新农民”、水稻种植界的博士CEO。
       2022年清明节,潘新星坐在父亲的墓前,他欣慰地对父亲诉说自己两年来的成绩,他没辜负父亲的遗愿,正在让智慧农业在长福合作社落地。还有乡亲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回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也越来越多。风起,轻轻抚着潘新星的头发,像是父亲温暖的手一下下触摸着他。潘新星眼睛有点湿润了。
       获得成绩和肯定后,这位海归博士依旧孜孜不倦地钻研着新技术,他寻求和各高校合作,提升合作社的科研力量。目前,他已经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联系合作,在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智慧农业试点。2022年,长福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的手机APP一键控温冷库竣工了。合作社打算再投资180万元,建设一个自动化智慧育秧工厂。潘新星带领着长福合作社正一步步在智慧农业的路上奔跑。
       夏意正浓,母亲和潘新星站在丘陵高处,迎着朝阳,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秧苗葳蕤,她情不自禁地赞道:“儿子,你像你爸爸一样棒!”父亲的身影在潘新星脑海中浮现,微风拂过,稻田飒飒,就像是父亲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