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2年9月下半月版
2022-10-10 16:31 知音官网发布
一根羊鞭40万里路:不换防的夫妻哨所生生不息
无双
夏季,广袤的萨尔布拉克草原。父女两人、一群羊,在葳蕤的青草中穿梭,时隐时现。天空深蓝,白云舒卷,天地接壤处,羊群和白云一起游走,分不清哪一朵是云,哪一朵是羊。
女儿叫魏萍,父亲叫魏德友。半个多世纪以来,魏德友一直巡护在中哈边境线上,行程20余万公里,长度绕赤道5圈,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次。从青丝到白发,他把自己走成了中哈边界的一座“丰碑”。
终于,他走不动了。在他的召唤下,二女儿魏萍辞去山东的工作,接过他手里的望远镜和羊鞭,在风萧萧兮的草原上,沿着边境线、沿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
◇ 故乡,那是回不去的异乡 ◇
2021年7月,中哈边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萨尔布拉克草原上,一座孤独的小院,院里沙枣树郁郁葱葱,几声百灵鸟鸣叫,唤醒又一个黎明。随着女主人一声“老伴儿、萍儿,升国旗了”,小院里国歌奏响,国旗冉冉升起,随风飘扬。每天早起升国旗,魏德友坚持了几十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绿色的大草原和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在边境线上坚守58年的魏德友是“七一勋章”获得者。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魏德友佩戴勋章,并亲切和他握手合影。国家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81岁的魏德友激动得热泪盈眶。
魏德友走不动了,这一次,是他的二女儿魏萍巡逻。“开车慢点,巡视一圈赶紧回来吃饭,完了一起去割草……”老伴刘景好一边帮女儿魏萍整理头上的迷彩帽,一边叮嘱。魏德友则把军用水壶灌满水递给魏萍,让她记得多喝水。“老爸老妈,我都多大了,还当我是孩子啊!”魏萍好笑地说。“多大都是孩子!”刘景好也笑了。在父母的殷切叮嘱声中,魏萍开着皮卡车,迎着初升的朝阳,向边境线驶去,这是她每周两次的例行巡边。
夏天的草原,太阳很晒,她拿起水壶喝了两口。手里的军用水壶漆面斑驳,露出里面的铁皮。这是2017年她被老爸从山东召唤回来时,老爸交给她的巡边“三宝”——望远镜、水壶和收音机。同时,老爸也把守边精神传承给了她,把新一轮的孤独、寂寞传递给了她。她挎着水壶,背着望远镜,拎着收音机,摇着赶羊的鞭子,呼唤着牧羊犬,像一个移动的箭头在草原上沿着边境线,从这头划到那头,又从那头划回这头……
1975年出生的魏萍,生于新疆长于新疆,是地道的兵团二代。
年幼时候的她,曾以为世界就是萨尔布拉克草原这样,寂静,荒凉,人迹罕至。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体现在生活里,并不美好。草原的冬天是漫长的,9月份就会大雪封路,直到来年5月,他们一家人才能赶着马车,再次去裕民县城采购生活用品。
小时候,魏萍在兵团上学,父母要守边,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姐弟四个住在出租屋里,大的照顾小的。后来,爷爷从山东来到新疆照顾他们姐弟,魏萍从爷爷嘴里才知道,其实新疆不是自己家乡,他们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听爷爷描述老家是那么富饶,美丽,气候宜人,夏天没有硕大的牛虻和蚊子叮咬,也没有一人多高、进去就容易走失的草丛,冬天更没有肆虐的狂风暴雪,她对遥远的家乡充满了向往。长大后,她也问过老爸老妈:“咱们为什么不回家乡?兵团那么多叔叔伯伯都搬家走了,咱们怎么不走?”
魏德友给她讲起了过往——
1964年4月,24岁的魏德友和战友、老乡陈秀仓响应号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守卫中苏边境线。两人在遥远的异乡相互扶持,亲如兄弟。当时的萨尔布拉克草原,经常有狼群出没。8月,陈秀仓在执勤时被野狼咬伤感染狂犬病,魏德友精心照顾了他70多天,陈秀仓还是不治身亡。临终时,他叮嘱魏德友:“边境线守好,要负责任。”魏德友红着眼睛答应他:“你放心,我一定替你守好边境!”因为一句承诺,从此,魏德友把根扎在了边境线上。
1967年,魏德友从临沂老家接恋人刘景好来兵团结婚。火车、汽车,最后是驴车,刘景好越走越疑惑,草原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她开始掉眼泪,问魏德友:“你要带我去啥破地方啊?”
婚房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窝子”,放着一张床和两床被子,墙上挂着一盏马灯,发出微弱的光。人在里面连腰都直不起来。
冬天的草原一片萧瑟,加上语言不通,气候恶劣,刘景好忍受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她“逃跑”了。魏德友吓坏了,要是遇到狼群就完了!他一边奔跑一边喊:“景好,你在哪儿?”终于,他听到妻子的哭声,刘景好蜷成一团,坐在草丛里无助地痛哭着。妻子拉着他的手哀求:“我们回老家,回山东吧!”他愧疚地说:“我是军人,不能当逃兵!”
回来的路上,他把对陈秀仓的承诺告诉了妻子,刘景好被丈夫信守承诺感动着,但她还是红着眼睛说:“我想家!”魏德友信誓旦旦地说:“三年后,我带你回老家探亲!”
无数个三年过去了,他们从“地窝子”搬出来,住到了土坯房里。孩子们一个个出生、长大,可是,家乡却成了他们回不去的异乡。直到2017年,魏德友才和妻子回了一趟临沂老家。而这时,距离他许诺刘景好回家的承诺,整整过去了50年。
魏德友夫妇固执地坚守在萨尔布拉克边境线上,孩子们却在叔叔的安排下,先后回到了山东临沂。1999年,从新疆某师义务兵复员的魏萍,在大姐魏红的催促下,也回了临沂。
大姐魏红、哥哥魏国、老三魏萍和最小的魏霞都相继在临沂找了工作,结婚生子。姐弟四个团聚了,但是魏德友夫妇却远在新疆,继续戍边。
◇ 对峙,儿女苦劝父母返乡 ◇
魏家四姐弟联合起来劝老爸老妈回山东养老。但是,不论怎么劝,魏德友毫不动心。他就一句话:“边境线就是我的家,我习惯这里了,离开草原,我不安心!”姐弟四人无可奈何。
2002年,魏德友到了退休年龄,这是个机会,姐弟四人趁机又一次轮番上阵。可魏德友依然不为所动地说:“谁说退休就得离开?我还能巡边,什么时候走不动了,你们才说了算!”姐弟几个面面相觑。
其实,魏萍早就从老妈那儿知道,他们姐弟相继离开草原后,老爸就变得沉默起来。放牧时,他会遥望家乡的方向,久久不语。吃饭时忽然来一句:“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多热闹啊!”或许,他更放不下的,是那份刻进骨子里的责任。
还记得,1982年,魏德友所在的连队撤防,战友们陆续走了,最后只剩下他们一家人。萨尔布拉克边界线处于两个边境哨所中间,两处哨所都建在山上,而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处低洼,是两处哨所兼顾不到的盲区,如果魏德友也撤走,这里的边境线就将成为空防区域。去还是留?魏德友也纠结。最后,他留了下来,当了一名义务守边员。
魏萍小时候,老爸会带她骑马巡视边境线。那时的边境线就是一条浅浅的沟。一次,一个哈萨克斯坦人骑着匹大青马急匆匆向边境线冲过来。魏德友紧张地停下脚步严阵以待,那个人说着什么,手里不停地比画。魏德友示意他赶紧离开边境线。那人向国界这边张望,看样子是丢了牲畜。魏萍看老爸严肃地指指国境线,让他赶紧离开。好在哈萨克斯坦人拉着马缰绳转了一圈后走了。老爸告诉她,巡边充满危险,祖国的大门一刻也离不了守边员。
1997年,中哈边界公路贯通,边境线拉上铁丝围栏,竖起了界碑。魏德友是唯一一个见证立碑的守边人。每每提及此事,他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在魏德友心里,他与这片土地已连在一起,可是,他还是四个儿女的爸爸啊!
山东距离新疆有多远,魏萍对父母的思念就有多长!姐弟四人每年都要结伴回草原看望父母。魏萍每次回新疆,她都会带去很多临沂土特产。她想从味觉和视觉上,唤起老爸老妈对家乡的思念,早点跟着他们回山东,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2004年,知道儿女们要回新疆,魏德友宰羊杀牛,给孩子们准备大餐。那几天,草原上难得的热闹,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魏萍却看到老妈扭过头擦眼泪,老爸扯扯她的衣服,不让她扫孩子们的兴。魏萍眼泪一下子涌上来,老爸老妈老了,腿脚没去年利索,也更加感性了,动不动抹眼泪就成了日常。
草原的夜很静,静得亲情在心底里恣意生长。魏萍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老妈身边,母女俩诉说着相聚、诉说着离别。“你爸爸的腰伤又发作了,有时候疼得晚上不能睡觉!”老妈叹着气说。
魏萍这才知道老爸腰伤的来历。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魏德友骑着马赶着牛群,沿着国境线巡查,忽然狂风呼号,暴雪降临,能见度不足一米,他迷路了。虽然,他知道几公里外是边防站,但他就是辨别不了方向。等他筋疲力尽地摸到边防站,已经是凌晨两点,他手脚冻得都没了知觉。风雪渐小后,他婉拒战士们的挽留往家赶,在离家一公里的路上,妻子刘景好正拿着手电筒在没膝的雪地里艰难跋涉,一声声喊着他的名字……正是这次迷路,给魏德友的身体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他手脚都冻坏了,腰也扭了,至今没有痊愈。
“萍儿,你爸爸说,想让你回来接替他守边!”魏萍蒙了,说:“我回新疆守边,孩子怎么办?孩子爸爸也不会同意啊!”老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这一次,魏德友仍没有答应子女们回山东养老。魏萍说:“老爸,您要实在是不想回山东,我们就在兵团买房,你们住在兵团,条件比草原好很多。”“住在兵团怎么守边?我在新疆还有什么意义?”魏萍对老爸的话无言以对。
又到了分离时刻,四个子女泪流满面。魏德友挥挥手说:“走吧走吧,哭什么,明年再来。”等孩子们身影渐远,他自己却泪如雨下。
回到山东的魏萍,经常梦回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老房子。梦里的老爸老妈笑容可掬,牛羊哞哞,她和老爸扬鞭策马在边境线驰骋。她笑着从梦中醒来,下一秒,眼泪就流淌下来。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她想起老妈说让自己接替老爸守边,心动了一下。但环顾自己的小家,她又否定了。
此后几年,每次她回草原时,魏德友就会对着她感慨:“我老了,要不你回来当守边员吧?”魏德友劝她来新疆接班,魏萍却极力劝说老爸回山东,甚至,她在临沂给爸妈买好了房子。
但,她根本说服不了他。
◇ 接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2006年,小妹魏霞受姐姐哥哥之托,再次回新疆说服老爸老妈回山东。出发的时候,魏萍千叮咛万嘱咐,让小妹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父母接回山东养老。可没想到,小妹不但没有劝回父母,反而为了照顾父母,她也留在了新疆。
魏萍苦笑着说:“这样也好,老爸老妈有你照顾,我们也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小妹在电话里说:“看意思,老爸还是想把你叫回来,他说你最适合接替他守边。”“我不去!”魏萍说。时间在父女间你让我回来、我劝你回去中慢慢流淌而去。
2016年5月,刘景好生了一场大病,住进医院。魏霞一个人照顾病床上的老妈,还要兼顾老爸的生活,忙得焦头烂额。暑假,魏萍带着儿子赶往新疆探望老妈,她再次旧事重提,让老妈病好后,赶紧和老爸一起回山东,大家好照顾他们二老。魏德友摇摇头说:“萍儿,我和你妈在这里守了一辈子了,不想回山东了,你们三个还是商量一下,谁回来守边吧!”“老爸,你为什么执着于守边?”魏萍不解。“我守着边境线50年了,我的根已扎在这里,不能因为我老了,这一段就成为空防区域。闺女,我不放心啊!”老爸一腔肺腑之言,说得魏萍眼泪汪汪。
魏德友的意思很明显,魏萍在新疆当过兵,更适合接替他守边。魏萍终是拗不过老爸,她动摇了:“你要实在非得让我们有一个来接棒,那就让我来吧!”老爸笑了。
魏萍和老公在临沂都有稳定的工作,作为妻子、妈妈、儿媳妇,她也要负起家庭责任,怎么能说走就走?她试着和老公商量。老公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啥?去新疆守边?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这个家你还要不要?”魏萍半晌无语:“守边,是我爸这辈子唯一放不下的一件事。作为儿女,我不想让老爸有遗憾……”话还没有说完,老公打断她道:“我爸妈也需要我照顾,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那段时间,魏萍陷入深深的矛盾中。她不能强求老公、儿子和自己一起去新疆。就像老公说的,他的亲友都在临沂,他在这里生活了40年,现在忽然去边疆定居,一下子怎么接受得了。魏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老公看在眼里,又心疼又郁闷。黑夜里,他问魏萍为什么他们父女这么执着于守边。魏萍索性坐起来,给老公讲起父亲守边的那些事儿。
曾经,为了守边,老妈遭遇狼群袭击,老爸拼死救回老妈;老爸巡边时发现一架飞机在边境线上空久久盘旋,等飞机飞走,他骑马过去巡查,看到两串脚印向我国境内延伸,他给连队汇报后,边防战士终于找到可疑人员……
老公被魏萍讲述的故事震撼了,他轻轻抱住魏萍说:“你要想好了,此去新疆,可就回不来了。”这些年,魏萍早已习惯了临沂的节奏和生活,现在又要回草原,她不知道那种买生活用品得走40里路的生活,自己还能不能习惯。前路,一切都是未知。两个人再难入眠,看着天花板到天亮。
老公不再反对魏萍去守边,但是他要留在临沂照顾自己父母和上中学的儿子。魏萍同意了。
2017年,魏萍只身前往新疆,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职工,正式接替老爹,当上了一名护边员。兵团帮助她解决了住房、饮水和交通问题。她给儿子打电话,描述萨尔布拉克草原的壮美和辽阔,儿子竟然也飞了过来。“身为兵团二代,我其实很幸福。这里就差你了。”她给老公打电话说。
如今的边境线,再不同于当年,除了加装三道防护栏,还安装了摄像头。放牧也不用骑马赶羊了,魏萍买了一辆皮卡车,每天沿着边境线走一圈,察看有无异常。天空遥远,草原无边。这样的日子难免有些寂寥。巡边回来,魏萍就把羊群赶去吃草,她陪着老爸老妈割草种菜。轻风拂过,她直起腰来,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然而,毕竟是边境线,气候恶劣,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危险。2018年隆冬时节,魏萍驾着皮卡车在巡边的路上遭遇暴雪,皮卡车寸步难行,她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老爸找来救援人员,才成功将她救出。这次遇险让她老公吓得不轻,劝她不要再巡边了,赶紧回老家,她却冒出了老爸当年的豪气:“不怕,我不信这个邪,越是这样,我越要坚持!”守在一边的老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萍儿,听得清我说话吗?”草原上信号不好,老爸的声音时断时续,“回家吃饭,吃完饭我们去割草,储备牛羊冬天的饲料。”“知道了!”魏萍驾车返航。这是日常的每一幕,在老爸老妈面前,她还是那个撒娇被宠的小丫头。但她也是一个妻子,她想念老公,很想很想。闲暇的时候,她坐在草原上遥望着家乡,盼望着老公能过来和她团聚。
2021年4月,老公终于飞到新疆。魏萍守边没有时间照顾儿子生活,他毅然追随妻儿到萨尔布拉克草原,全力以赴支持她的工作。
2021年5月,由中宣部指导,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六期播出,全国观众一起聆听魏德友及其家人薪火相传、为国戍边的动人故事。撒贝宁现场连线魏萍,魏萍的述说,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
回到夏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候。魏德友和魏萍褪去光环后,依然是那对巡视中哈边境线的普通父女。羊群和白云一起舒卷,父女俩的身影点缀在朝霞里,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直走,一直走……
编辑/柴寿宇
女儿叫魏萍,父亲叫魏德友。半个多世纪以来,魏德友一直巡护在中哈边境线上,行程20余万公里,长度绕赤道5圈,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次。从青丝到白发,他把自己走成了中哈边界的一座“丰碑”。
终于,他走不动了。在他的召唤下,二女儿魏萍辞去山东的工作,接过他手里的望远镜和羊鞭,在风萧萧兮的草原上,沿着边境线、沿着他的脚印,继续前行——
◇ 故乡,那是回不去的异乡 ◇
2021年7月,中哈边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萨尔布拉克草原上,一座孤独的小院,院里沙枣树郁郁葱葱,几声百灵鸟鸣叫,唤醒又一个黎明。随着女主人一声“老伴儿、萍儿,升国旗了”,小院里国歌奏响,国旗冉冉升起,随风飘扬。每天早起升国旗,魏德友坚持了几十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绿色的大草原和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在边境线上坚守58年的魏德友是“七一勋章”获得者。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魏德友佩戴勋章,并亲切和他握手合影。国家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81岁的魏德友激动得热泪盈眶。
魏德友走不动了,这一次,是他的二女儿魏萍巡逻。“开车慢点,巡视一圈赶紧回来吃饭,完了一起去割草……”老伴刘景好一边帮女儿魏萍整理头上的迷彩帽,一边叮嘱。魏德友则把军用水壶灌满水递给魏萍,让她记得多喝水。“老爸老妈,我都多大了,还当我是孩子啊!”魏萍好笑地说。“多大都是孩子!”刘景好也笑了。在父母的殷切叮嘱声中,魏萍开着皮卡车,迎着初升的朝阳,向边境线驶去,这是她每周两次的例行巡边。
夏天的草原,太阳很晒,她拿起水壶喝了两口。手里的军用水壶漆面斑驳,露出里面的铁皮。这是2017年她被老爸从山东召唤回来时,老爸交给她的巡边“三宝”——望远镜、水壶和收音机。同时,老爸也把守边精神传承给了她,把新一轮的孤独、寂寞传递给了她。她挎着水壶,背着望远镜,拎着收音机,摇着赶羊的鞭子,呼唤着牧羊犬,像一个移动的箭头在草原上沿着边境线,从这头划到那头,又从那头划回这头……
1975年出生的魏萍,生于新疆长于新疆,是地道的兵团二代。
年幼时候的她,曾以为世界就是萨尔布拉克草原这样,寂静,荒凉,人迹罕至。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体现在生活里,并不美好。草原的冬天是漫长的,9月份就会大雪封路,直到来年5月,他们一家人才能赶着马车,再次去裕民县城采购生活用品。
小时候,魏萍在兵团上学,父母要守边,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姐弟四个住在出租屋里,大的照顾小的。后来,爷爷从山东来到新疆照顾他们姐弟,魏萍从爷爷嘴里才知道,其实新疆不是自己家乡,他们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听爷爷描述老家是那么富饶,美丽,气候宜人,夏天没有硕大的牛虻和蚊子叮咬,也没有一人多高、进去就容易走失的草丛,冬天更没有肆虐的狂风暴雪,她对遥远的家乡充满了向往。长大后,她也问过老爸老妈:“咱们为什么不回家乡?兵团那么多叔叔伯伯都搬家走了,咱们怎么不走?”
魏德友给她讲起了过往——
1964年4月,24岁的魏德友和战友、老乡陈秀仓响应号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守卫中苏边境线。两人在遥远的异乡相互扶持,亲如兄弟。当时的萨尔布拉克草原,经常有狼群出没。8月,陈秀仓在执勤时被野狼咬伤感染狂犬病,魏德友精心照顾了他70多天,陈秀仓还是不治身亡。临终时,他叮嘱魏德友:“边境线守好,要负责任。”魏德友红着眼睛答应他:“你放心,我一定替你守好边境!”因为一句承诺,从此,魏德友把根扎在了边境线上。
1967年,魏德友从临沂老家接恋人刘景好来兵团结婚。火车、汽车,最后是驴车,刘景好越走越疑惑,草原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她开始掉眼泪,问魏德友:“你要带我去啥破地方啊?”
婚房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地窝子”,放着一张床和两床被子,墙上挂着一盏马灯,发出微弱的光。人在里面连腰都直不起来。
冬天的草原一片萧瑟,加上语言不通,气候恶劣,刘景好忍受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她“逃跑”了。魏德友吓坏了,要是遇到狼群就完了!他一边奔跑一边喊:“景好,你在哪儿?”终于,他听到妻子的哭声,刘景好蜷成一团,坐在草丛里无助地痛哭着。妻子拉着他的手哀求:“我们回老家,回山东吧!”他愧疚地说:“我是军人,不能当逃兵!”
回来的路上,他把对陈秀仓的承诺告诉了妻子,刘景好被丈夫信守承诺感动着,但她还是红着眼睛说:“我想家!”魏德友信誓旦旦地说:“三年后,我带你回老家探亲!”
无数个三年过去了,他们从“地窝子”搬出来,住到了土坯房里。孩子们一个个出生、长大,可是,家乡却成了他们回不去的异乡。直到2017年,魏德友才和妻子回了一趟临沂老家。而这时,距离他许诺刘景好回家的承诺,整整过去了50年。
魏德友夫妇固执地坚守在萨尔布拉克边境线上,孩子们却在叔叔的安排下,先后回到了山东临沂。1999年,从新疆某师义务兵复员的魏萍,在大姐魏红的催促下,也回了临沂。
大姐魏红、哥哥魏国、老三魏萍和最小的魏霞都相继在临沂找了工作,结婚生子。姐弟四个团聚了,但是魏德友夫妇却远在新疆,继续戍边。
◇ 对峙,儿女苦劝父母返乡 ◇
魏家四姐弟联合起来劝老爸老妈回山东养老。但是,不论怎么劝,魏德友毫不动心。他就一句话:“边境线就是我的家,我习惯这里了,离开草原,我不安心!”姐弟四人无可奈何。
2002年,魏德友到了退休年龄,这是个机会,姐弟四人趁机又一次轮番上阵。可魏德友依然不为所动地说:“谁说退休就得离开?我还能巡边,什么时候走不动了,你们才说了算!”姐弟几个面面相觑。
其实,魏萍早就从老妈那儿知道,他们姐弟相继离开草原后,老爸就变得沉默起来。放牧时,他会遥望家乡的方向,久久不语。吃饭时忽然来一句:“孩子们在家的时候,多热闹啊!”或许,他更放不下的,是那份刻进骨子里的责任。
还记得,1982年,魏德友所在的连队撤防,战友们陆续走了,最后只剩下他们一家人。萨尔布拉克边界线处于两个边境哨所中间,两处哨所都建在山上,而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处低洼,是两处哨所兼顾不到的盲区,如果魏德友也撤走,这里的边境线就将成为空防区域。去还是留?魏德友也纠结。最后,他留了下来,当了一名义务守边员。
魏萍小时候,老爸会带她骑马巡视边境线。那时的边境线就是一条浅浅的沟。一次,一个哈萨克斯坦人骑着匹大青马急匆匆向边境线冲过来。魏德友紧张地停下脚步严阵以待,那个人说着什么,手里不停地比画。魏德友示意他赶紧离开边境线。那人向国界这边张望,看样子是丢了牲畜。魏萍看老爸严肃地指指国境线,让他赶紧离开。好在哈萨克斯坦人拉着马缰绳转了一圈后走了。老爸告诉她,巡边充满危险,祖国的大门一刻也离不了守边员。
1997年,中哈边界公路贯通,边境线拉上铁丝围栏,竖起了界碑。魏德友是唯一一个见证立碑的守边人。每每提及此事,他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在魏德友心里,他与这片土地已连在一起,可是,他还是四个儿女的爸爸啊!
山东距离新疆有多远,魏萍对父母的思念就有多长!姐弟四人每年都要结伴回草原看望父母。魏萍每次回新疆,她都会带去很多临沂土特产。她想从味觉和视觉上,唤起老爸老妈对家乡的思念,早点跟着他们回山东,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2004年,知道儿女们要回新疆,魏德友宰羊杀牛,给孩子们准备大餐。那几天,草原上难得的热闹,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魏萍却看到老妈扭过头擦眼泪,老爸扯扯她的衣服,不让她扫孩子们的兴。魏萍眼泪一下子涌上来,老爸老妈老了,腿脚没去年利索,也更加感性了,动不动抹眼泪就成了日常。
草原的夜很静,静得亲情在心底里恣意生长。魏萍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老妈身边,母女俩诉说着相聚、诉说着离别。“你爸爸的腰伤又发作了,有时候疼得晚上不能睡觉!”老妈叹着气说。
魏萍这才知道老爸腰伤的来历。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魏德友骑着马赶着牛群,沿着国境线巡查,忽然狂风呼号,暴雪降临,能见度不足一米,他迷路了。虽然,他知道几公里外是边防站,但他就是辨别不了方向。等他筋疲力尽地摸到边防站,已经是凌晨两点,他手脚冻得都没了知觉。风雪渐小后,他婉拒战士们的挽留往家赶,在离家一公里的路上,妻子刘景好正拿着手电筒在没膝的雪地里艰难跋涉,一声声喊着他的名字……正是这次迷路,给魏德友的身体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他手脚都冻坏了,腰也扭了,至今没有痊愈。
“萍儿,你爸爸说,想让你回来接替他守边!”魏萍蒙了,说:“我回新疆守边,孩子怎么办?孩子爸爸也不会同意啊!”老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这一次,魏德友仍没有答应子女们回山东养老。魏萍说:“老爸,您要实在是不想回山东,我们就在兵团买房,你们住在兵团,条件比草原好很多。”“住在兵团怎么守边?我在新疆还有什么意义?”魏萍对老爸的话无言以对。
又到了分离时刻,四个子女泪流满面。魏德友挥挥手说:“走吧走吧,哭什么,明年再来。”等孩子们身影渐远,他自己却泪如雨下。
回到山东的魏萍,经常梦回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老房子。梦里的老爸老妈笑容可掬,牛羊哞哞,她和老爸扬鞭策马在边境线驰骋。她笑着从梦中醒来,下一秒,眼泪就流淌下来。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她想起老妈说让自己接替老爸守边,心动了一下。但环顾自己的小家,她又否定了。
此后几年,每次她回草原时,魏德友就会对着她感慨:“我老了,要不你回来当守边员吧?”魏德友劝她来新疆接班,魏萍却极力劝说老爸回山东,甚至,她在临沂给爸妈买好了房子。
但,她根本说服不了他。
◇ 接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2006年,小妹魏霞受姐姐哥哥之托,再次回新疆说服老爸老妈回山东。出发的时候,魏萍千叮咛万嘱咐,让小妹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父母接回山东养老。可没想到,小妹不但没有劝回父母,反而为了照顾父母,她也留在了新疆。
魏萍苦笑着说:“这样也好,老爸老妈有你照顾,我们也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小妹在电话里说:“看意思,老爸还是想把你叫回来,他说你最适合接替他守边。”“我不去!”魏萍说。时间在父女间你让我回来、我劝你回去中慢慢流淌而去。
2016年5月,刘景好生了一场大病,住进医院。魏霞一个人照顾病床上的老妈,还要兼顾老爸的生活,忙得焦头烂额。暑假,魏萍带着儿子赶往新疆探望老妈,她再次旧事重提,让老妈病好后,赶紧和老爸一起回山东,大家好照顾他们二老。魏德友摇摇头说:“萍儿,我和你妈在这里守了一辈子了,不想回山东了,你们三个还是商量一下,谁回来守边吧!”“老爸,你为什么执着于守边?”魏萍不解。“我守着边境线50年了,我的根已扎在这里,不能因为我老了,这一段就成为空防区域。闺女,我不放心啊!”老爸一腔肺腑之言,说得魏萍眼泪汪汪。
魏德友的意思很明显,魏萍在新疆当过兵,更适合接替他守边。魏萍终是拗不过老爸,她动摇了:“你要实在非得让我们有一个来接棒,那就让我来吧!”老爸笑了。
魏萍和老公在临沂都有稳定的工作,作为妻子、妈妈、儿媳妇,她也要负起家庭责任,怎么能说走就走?她试着和老公商量。老公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啥?去新疆守边?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办?这个家你还要不要?”魏萍半晌无语:“守边,是我爸这辈子唯一放不下的一件事。作为儿女,我不想让老爸有遗憾……”话还没有说完,老公打断她道:“我爸妈也需要我照顾,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那段时间,魏萍陷入深深的矛盾中。她不能强求老公、儿子和自己一起去新疆。就像老公说的,他的亲友都在临沂,他在这里生活了40年,现在忽然去边疆定居,一下子怎么接受得了。魏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老公看在眼里,又心疼又郁闷。黑夜里,他问魏萍为什么他们父女这么执着于守边。魏萍索性坐起来,给老公讲起父亲守边的那些事儿。
曾经,为了守边,老妈遭遇狼群袭击,老爸拼死救回老妈;老爸巡边时发现一架飞机在边境线上空久久盘旋,等飞机飞走,他骑马过去巡查,看到两串脚印向我国境内延伸,他给连队汇报后,边防战士终于找到可疑人员……
老公被魏萍讲述的故事震撼了,他轻轻抱住魏萍说:“你要想好了,此去新疆,可就回不来了。”这些年,魏萍早已习惯了临沂的节奏和生活,现在又要回草原,她不知道那种买生活用品得走40里路的生活,自己还能不能习惯。前路,一切都是未知。两个人再难入眠,看着天花板到天亮。
老公不再反对魏萍去守边,但是他要留在临沂照顾自己父母和上中学的儿子。魏萍同意了。
2017年,魏萍只身前往新疆,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职工,正式接替老爹,当上了一名护边员。兵团帮助她解决了住房、饮水和交通问题。她给儿子打电话,描述萨尔布拉克草原的壮美和辽阔,儿子竟然也飞了过来。“身为兵团二代,我其实很幸福。这里就差你了。”她给老公打电话说。
如今的边境线,再不同于当年,除了加装三道防护栏,还安装了摄像头。放牧也不用骑马赶羊了,魏萍买了一辆皮卡车,每天沿着边境线走一圈,察看有无异常。天空遥远,草原无边。这样的日子难免有些寂寥。巡边回来,魏萍就把羊群赶去吃草,她陪着老爸老妈割草种菜。轻风拂过,她直起腰来,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然而,毕竟是边境线,气候恶劣,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危险。2018年隆冬时节,魏萍驾着皮卡车在巡边的路上遭遇暴雪,皮卡车寸步难行,她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老爸找来救援人员,才成功将她救出。这次遇险让她老公吓得不轻,劝她不要再巡边了,赶紧回老家,她却冒出了老爸当年的豪气:“不怕,我不信这个邪,越是这样,我越要坚持!”守在一边的老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萍儿,听得清我说话吗?”草原上信号不好,老爸的声音时断时续,“回家吃饭,吃完饭我们去割草,储备牛羊冬天的饲料。”“知道了!”魏萍驾车返航。这是日常的每一幕,在老爸老妈面前,她还是那个撒娇被宠的小丫头。但她也是一个妻子,她想念老公,很想很想。闲暇的时候,她坐在草原上遥望着家乡,盼望着老公能过来和她团聚。
2021年4月,老公终于飞到新疆。魏萍守边没有时间照顾儿子生活,他毅然追随妻儿到萨尔布拉克草原,全力以赴支持她的工作。
2021年5月,由中宣部指导,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六期播出,全国观众一起聆听魏德友及其家人薪火相传、为国戍边的动人故事。撒贝宁现场连线魏萍,魏萍的述说,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
回到夏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候。魏德友和魏萍褪去光环后,依然是那对巡视中哈边境线的普通父女。羊群和白云一起舒卷,父女俩的身影点缀在朝霞里,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直走,一直走……
编辑/柴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