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4年8月上半月版

2024-09-09 17:14 知音官网发布

“麻雀”校长大山筑梦:山遥遥,水迢迢,星火耀苍穹
黄春华

 
       在偏远落后的贫穷山村里,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守护一所“麻雀小学”已三十余载,村医妻子无怨无悔支持着他,陪伴着他,夫妻俩用自己的半辈子,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树立起了一道风雨吹不倒的防护盾。这对夫妻就是谭承斌和俞洪勤,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再难也要让大山的孩子上学
       现年56岁的谭承斌,出生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17岁就成了一名民办老师。20岁那年,谭承斌和当地的村医俞洪勤偷偷恋爱了。
       一年后,俞洪勤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家境不好的谭承斌。很快,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个人,大女儿谭先一降临。两年后,小女儿谭先天也呱呱坠地。
       然而,小女儿两岁多时,俞洪勤发现了女儿的异样:不爱动,大部分时间嗜睡,眼睛也异常。谭承斌和妻子急忙把孩子送去武汉检查,结果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
       谭承斌和妻子只好抱着女儿回到家里,整天以泪洗面。村里很多人劝他们早点放弃,以免日后更难。可谭承斌夫妻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哪里能轻易放弃!
       小女儿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而谭承斌在学校身兼几门课的老师,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看着俞洪勤一个人在家忙得都直不起腰,谭承斌思考再三,主动申请从东坪小学调到白水峪小学,虽然平时也要住学校里,但胜在离家近,能帮妻子照顾女儿,分担家务。
       之后,谭承斌正式调入白水峪小学。白水峪小学四面环山,孩子们上学除了走山路,还要乘船,几经周折才能来到学校。因此,来学校里上学的学生只有寥寥数人。
       谭承斌很发愁,如果仅仅是因为上学不方便就放弃学习,那这些孩子将来还怎么走出大山?
       他愁眉不展地跟俞洪勤说出了自己想一家家去家访的想法后,俞洪勤担忧道:“山路难走,每家每户又都七零八落的,这一趟下来得不少时间呢!”谭承斌知道妻子是担心自己,赶紧安慰:“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还能被狼吃了不成?只是这段时间,家 里靠你了。”
       俞洪勤知道谭承斌的脾气,不再阻拦,默默地给丈夫准备好路上要吃的干粮。
       谭承斌动员了四名老师和他一起地毯式走村串户。一个村走完,将这个村的孩子集中交给其中一位老师带回学校,剩下的老师继续往深山挺进。最远的村落离摆渡点有四十多里山路,而且还要从山脚爬到山顶。等这个村全部家访完,则要下山,然后去翻越另一座山,去另一个村落家访。
       有一次,谭承斌和两个老师走着走着就天黑了,还下起了大雪,不一会前方的路就看不清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只能在村民家里凑合一晚。
       谭承斌打听到同村还有一位留守儿童,便主动找了过去。他耐心地跟孩子家长做工作,花了近半个晚上终于说服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了。后来,又说动了一家愿意送孩子上学,谭承斌欣喜无比。
       他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俞洪勤见丈夫未归,担心了一整夜。第二天天一亮,她就赶到学校问情况,得知和丈夫一起家访的老师也没有回来,更加心急如焚。
       直到第四天,谭承斌才回来,俞洪勤发现他的手和脚都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膝盖也碰破了皮。她一边查看一边问:“雪天路滑,没少摔跤吧?”
       谭承斌却毫不在意,“这点小伤算什么?主要还是学校离得远,路不好走,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都不愿让孩子们上学啊!”谭承斌忙把自己的家访结果告诉妻子。俞洪勤也叹气道:“咱们大山里的孩子,不读书可不行!”
       那段时间,夫妻俩为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绞尽脑汁。最终,谭承斌提出:学校护送一程、库区摆渡员转接一程、家长接送一程。用三程联动的机制,保障每个留守孩子都能上学。
       谭承斌把自己的想法向当地教育局提出后,得到了重视,并委派他全权负责。谭承斌身上又多了项任务,每周都要亲自去水库两岸从家长手里接送学生,让家长放心。
       这样一来,谭承斌在家里的时间更少了。俞洪勤虽然埋怨过丈夫,说他心里只有学生没有女儿,可行动上还是很支持丈夫去接送学生的。
       通过谭承斌的密切家访,白水峪小学的孩子多了起来。很多家长都是冲着认真负责的谭老师,才愿意翻山越岭把孩子送去读书的。
夫妻同心为“麻雀”学校撑起一片天
       看到孩子们陆续回到学校上课,谭承斌心里的成就感满满的。
       可好景不长,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他发现布置的作业有不少孩子就是不完成。他很生气,“作为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最低的要求,你们还像个学生吗?”可面前的学生却一个个涨红着脸,好半天才有一个嗫嚅道:“老师,我没有笔,也没有本子,没办法写作业……”看着面前衣衫褴褛的学生,谭承斌喉头哽咽了。
       那天谭承斌特意回了一趟家,正好看见妻子在给小女儿洗澡换衣服,女儿又弄脏了裤子。俞洪勤看见他,也急忙招呼:“你回来了?赶紧帮我换盆水。”谭承斌打来水,半天没吭声。俞洪勤见丈夫情绪不对,一边忙着手里的事一边问:“你今天是怎么了?”
       谭承斌这才幽幽说道:“上次家访,有几个困难学生也来上学了。可家里太穷,本子和笔都没有,这会影响学习的。我想给他们买一些……”看着妻子没有接话,谭承斌没敢继续说,默默低下了头。
       谭承斌心里明白,家里也不富裕。为了给女儿治病,夫妻俩早已债台高筑。如今,自己却异想天开地要给困难学生买文具,妻子不乐意也是情理之中。
       可让谭承斌没想到的是,妻子竟然从房间里拿出钱给他,还笑着说:“那总不能看着学生不做作业吧?难不成你还有其他的办法?”看着通情达理的妻子,谭承斌干瘦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还故意高声说:“我老婆就是大气!”
       看着谭承斌飞奔而去的背影,俞洪勤只能在心里感叹:自己当初看上他的不正是这些吗?
       几天后,谭承斌乐颠颠地买回笔和本子,发给了那几个困难学生。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偷偷给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买这买那。
       开支大了,谭承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从家里带些坛子菜到学校吃。俞洪勤心疼得不得了,可谭承斌告诉她,自己就喜欢吃她腌制的酱菜。俞洪勤也不点破,只好忙里偷闲,给丈夫晒了干豆角、干南瓜片、萝卜等,方便他带去学校当菜吃。
       俞洪勤是村里的村医,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找她。所以,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谭承斌自从来到白水峪小学后,经常把感冒发烧的学生领回家交给妻子治病,不仅药费全免,还得拿出看家本领给孩子们做好吃的。
       不仅如此,有几个孩子家里特别远,谭承斌就主动把他们换下来的床单、被套带回来给俞洪勤清洗。俞洪勤看着这大包小包的脏衣服,总感叹自己是不拿一分钱的后勤人员。
       学校离集市路远,食堂的菜要请人从几十里的集市上买好带回来,叶类蔬菜特别容易变质,所以基本不买。没有蔬菜怎么行?谭承斌急得满嘴冒泡。
       俞洪勤给丈夫出主意:“学校边上不是荒着一大片空地吗?何不挖出来种些蔬菜?”谭承斌茅塞顿开。
       说干就干,谭承斌借来锄头、镰刀,组织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开荒。经过几个月的开垦,他们开出4亩多的菜地,种四季豆、长豆角、黄瓜、空心菜、萝卜等。
       光有蔬菜还不行,要想营养跟上,想顿顿有荤菜,靠微薄的补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谭承斌回家和妻子一商量,决定还是自给自足。
       谭承斌再次动员学校里的师生,捡来废旧木料、石头、砖头,燕子衔泥一般,慢慢地搭建了猪舍和鸡窝,然后去买来4只猪崽和50只小鸡。经过精心的饲养,到了年底,学生们终于吃到了自养的鸡蛋和猪肉。
       有一天,谭承斌吸溜着鼻子回家。俞洪勤一看,丈夫早上出门穿的一件保暖绒衣不见了,当即问道:“你的绒衣呢?”那件绒衣可是小叔子送给他的,平时他宝贝得不得了。“今天一个学生只穿了两件单衣,我把绒衣给他穿了。”谭承斌老实地回答。俞洪勤只好摇着头叹气。类似这样的事举不胜举,俞洪勤知道,学生们在谭承斌心里永远是第一位的。
爱的坚守让星火耀苍穹
       学校的条件改善了,可家里的情况却让谭承斌充满无力感。
       有一天,妻子出诊,小女儿一个人在家里,她从床上滑到地上,整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身上衣服裤子全是刺鼻的气味。谭承斌回家后,赶紧把女儿抱到床上,挽起袖子给女儿收拾。俞洪勤回来见状,气冲冲地对着谭承斌一顿怒吼:“不知道你一天到晚都忙什么,你还要不要这个家?”
       俞洪勤一直是通情达理的,很少会对丈夫发脾气,可她也有累到极致需要发泄的时候。等妻子宣泄完了,他才愧疚地告诉妻子,要期末考试了,自己要刻写全校试卷,加上地里的菜也需要照看,所以特别忙。但他保证,等学生放假了,自己一定在家做个二十四孝好老公和好爸爸。
       谭承斌只是一个高中生,知识储备不够,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在妻子的鼓励下,谭承斌花了两年时间考上了当地的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为了山里的孩子,仍旧回到了这所“麻雀小学”。
       2010年,英语老师退休,没有新来的老师顶上。此时,大女儿已经考上了湖南外国语学院,谭承斌亲自上阵,每天和大女儿视频连线,让女儿教自己,生生从零开始学起,而且现学现教,这样学生的英语课才没有落下。
       2011年4月的一天,当地突然刮起特大龙卷风,短短几分钟,校园一片狼藉。谭承斌立即组织教师把学生转移安置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等一切安顿好,已近深夜12点了。他立刻打电话回去,俞洪勤告诉他:“家里有我,你把孩子们照顾好!”
       有了妻子这个坚强的后盾,谭承斌才能后顾无忧地和老师们爬上教学楼楼顶捡瓦补漏。可当他把学校的事忙完,回到家里,看着一地的狼藉时,心里五味杂陈。
       2017年冬天,滴水成冰,眼看到了开学时间,学生们的书本还没到,谭承斌决定自己去把书挑回来。俞洪勤担心路滑,提出一起去,但被谭承斌拒绝了。
       那次,谭承斌用扁担挑着两大捆书,在结了冰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一天。直到俞洪勤在村口看到丈夫蹒跚的身影,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随着疫情的暴发,学生无法到校上课,谭承斌就从网上下载各年级教材和学生课堂练习题,打印出来后,和俞洪勤一起将这些教材和练习题一一送到各个村里的学生手中。
       39年过去,谭承斌已经从谭老师变成了谭校长,青丝变成了白发。在他的坚守下,一茬又一茬的山里娃从他的教室里走出大山,在更广阔的世界挥洒着精彩人生。
       贫困学生陈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美毕业后在东航当飞行员,曾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何则平考上华师大毕业后留校;程天放是中科院在读博士,还有部分学生考上大学后毕业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
       这么多年,谭承斌和俞洪勤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近200名,向困难学生捐赠8万余元。2023年,谭承斌、俞洪勤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2024年1月,谭承斌入选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名单。
       有人问他们夫妻,这么多年待在山区图个啥?谭承斌说:“这里是我的家乡,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一切都值了。”俞洪勤望着丈夫笑着说:“他的愿望就是我的愿望。”

编辑/吕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