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4年10月下半月版
2024-10-29 09:33 知音官网发布
“桥吊大拿”九破世界纪录:劈地摩天潮涌东方
文/戴志军
如今,年逾古稀的许振超,为着一个更远大的目标,仍在孜孜以求地奋斗……
好学善学:中国工人永不服输
2003年的一天,身为青岛港桥吊队党支部书记兼队长的许振超,正在开会,突然接到队友打来的电话:“队长,有一台桥吊的液压系统出了故障,‘罢工’了!”
下午四点多,会议刚结束,许振超就迫不及待地赶回了港口。桥吊下面,几个工程师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液压系统全在管道里面,一旦出现故障,排查十分困难。事不宜迟,许振超毫不犹豫地脱下手套,爬上桥吊,对上面每一条管道依次细细地触摸,以感觉它们温度的差异。
一圈摸下来,许振超对其中一条管道产生了怀疑。于是,他拆开那条管道的阀门,对着阀门上的针孔吹气,发现吹不过去。很明显,阀门的针孔被堵塞住了。
“换个正常的阀门。”许振超果断地下令。
当队友们从港口仓库里找出新阀门换上之后,再重新启动桥吊。“呜……”停摆了一整天的桥吊,终于轰隆隆地重新运转起来。
深夜时分,当满身疲惫的许振超推开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妻子许金文心疼的眼神……
出生于1952年的许金文比许振超小两岁,两人都是青岛本地人。小时候,他们俩就是邻居,经常在一块儿玩,称得上青梅竹马。
在许金文的记忆中,许振超小学就是班上的尖子,初中就会自己组装收音机。初中毕业时赶上文革,无学可上。
在青岛棉纺厂短暂工作过几年后,1974年,许振超进了青岛港,成为一名门机司机。
别的工人下了班凑在一起热闹,可他却抱着借来的旧教材,躲在一边,用心地读书。
勤奋好学的许振超赢得了许金文的芳心。1975年,当两人关系逐渐明朗后,许金文将自己在职工运动会上获得的奖品——红色笔记本,作为定情物送给了许振超。
两年后,许振超学懂弄通了门机的构造原理,并将学习心得写在了许金文送给他的红色笔记本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用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记录了我最热爱的内容。”
当这个本子所有的页面被笔记占满后,许振超也成为青岛港最好的门机司机。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是一条直线,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儿,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后来,许振超又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到练到钩头行进的过程中滴水不洒,堪称“一钩清”。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已和许金文结婚的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不久,发生了一件让许振超刻骨铭心的事。
当时,由许振超负责开的一台桥吊坏了,厂方上海港机厂也束手无策,因为该桥吊的电力拖动系统是瑞典的BBC公司提供的,只能请他们过来。
洋专家在青岛港呆了12天,青岛港花了4.3万元维修费,心疼得许振超好几天睡不着觉,他发誓:一定要自己学会修桥吊。
有人给许振超泼冷水:“你一个初中生,别做梦了。”话虽难听,却有道理。桥吊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它的运作至少包含六个学科的知识:高压变配电,高压电缆运行管理,起重类专业知识,工业控制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外语。就算一个专业的大学生,要处理一般故障,至少也得两三年时间,何况许振超?
可许振超不信邪。那段时间,每天一下班,他就揣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子开始研究。
一张模板只有书本大,上面至少有上千个焊点,正反两面就是2000个。上面金色的线路像头发丝一样若隐若现。为了看清它,许振超架起块玻璃板,在下面放上个100瓦的大灯泡,然后把线路板放到玻璃板上面,一点点把线路绘下来。
最难的是在1995年,许振超要倒推新桥吊上美国GE电力拖动系统的模板。这时,模板有了夹层,推理和拆装更复杂。为了一根信号线,他查了一个多星期。
很多时候,妻子许金文见丈夫看书太晚,给他倒杯牛奶的同时,柔声劝说:“差不多就行了。”许振超说:“我底子薄,根本学不够。”
从瑞典的BBC到美国的GE,许振超前后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模板,摸遍了青岛港十几台桥吊的电路神经。每一块还回去时,都是毫发无损。
从此,许振超成了名扬四海的“桥吊大拿”。
以港为家:“振超效率”震惊中外
“桥吊大拿”的底气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
在许振超家的书橱里,堆满了各种专业词典、教材和技术用书。比如英汉电气词典,那是他到上海参加培训时从旧书市场上淘的;《日汉技术词典》,是青岛港引进两台日本旧桥吊时花13元买的,那可是他月薪的三分之一;还有一本《变频变流技术》,也是托人从上海买的,这种技术直到6年之后,青岛港才用上……
长年艰苦的工作与学习,一度让许振超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那天,许振超上班后,像往常一样准备爬上桥吊。可他刚迈左腿,就感觉一阵钻心的痛。
许振超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轻轻地揉了揉腿部,感觉好一点后,再慢慢地爬上十几层楼高的桥吊,开始一天的作业。
下班后,许振超本想将腿疼的事瞒着妻子,但他走路时跛脚的样子“出卖”了他。
“许老大,你的腿怎么了?”许金文的语气里满含关切。许振超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结婚后,许金文就一直称呼他“许老大”。
“没事,小问题。”许振超不以为然地说。
可左腿的疼痛如影随形,尤其是碰到阴雨天气,更是疼痛难耐。许振超不想影响工作,每天给双腿穿上厚厚的袜子,然后照常上班。
2001年,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可因为各种原因,到了11月下旬,离最初定下的时间目标只有40多天了,桥吊安装仍没有大的进展。
11月21日,集团总裁向许振超下达命令:“由你接任桥吊安装总指挥,40天内把桥吊安装到位!”
当天,许振超回到家里后,告诉妻子:“年底之前,我都回不了家。家里老的小的,全靠你了。”许金文说:“放心吧,老大。”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许振超的办公室就是一个集装箱,里面没空调没暖气,室温和外面一样,都是零下十几摄氏度。每天早晨洗脸盆里的水冻成冰坨,睡觉则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
那天,放心不下丈夫的许金文,带着女儿小雪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双眼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而那个作为他办公室兼卧室的铁皮集装箱里,则装着他的全部“家当”:一件军大衣,一把电水壶,一张硬纸壳。
看到这一幕,许金文的眼泪当即就流了下来:“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着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在许振超的带领下,团队经过40多天的奋战,终于按预定计划完成港口西迁的任务。
任务完成了,许振超的腿疼毛病却越来越厉害了,即使晚上睡觉,盖着被子,他也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妻子终归是发现了端倪,在她的强烈要求下,许振超不得不去了医院。医生帮许振超检查时,发现他的左腿有个小疙瘩,由此判断,这是因为左腿的筋脉受寒后,突然收缩,而后失去了弹性,从而影响了腿部经络的运行。
在医生的建议下,此后每天空闲时间,许振超都会忍住疼痛,用手揉那个小疙瘩。3年过去了,那个疙瘩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腿伤痊愈的许振超,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2003年4月28日,在接卸“地中海法米娅”轮的作业中,他和团队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青岛港集团总裁当场提出,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为“振超效率”。世界航运业权威杂志《港口与港湾》专门刊发了这一纪录,“振超效率”由此名声大噪。
许多知名航运公司闻讯,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仅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新增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
强港有我: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因“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独创工艺声名鹊起的许振超,格外低调。他说:“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正因为如此,许振超在持续学习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
有一个名叫张国清的司机,是得到许振超悉心传授的桥吊司机之一。“他的接受能力强,脑子反应灵活。经过勤学苦练,他的技术水平已基本上和我相当。但他有一个小缺点,就是不爱露面,我让他当个班长他都不干,就想踏踏实实地当好技术工人。”回忆起这个目前已退休的同事,许振超仍赞不绝口。
类似张国清这样的徒弟,许振超还有不少。比如郭磊,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刘起,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许振超还有一个特殊的“徒弟”——许玉雪,他心爱的女儿。
当年,小雪才6岁时,许振超就开始教她画二极管,画电阻,并教她什么是电阻,什么是正向通电,什么是反向通电。
在难得的空闲里,许振超会带着小雪去码头看桥吊,父女俩一起在沙滩上翻跟头。
许玉雪在青岛大学念大二那年,在学校里学焊接。许振超手把手地教了她3个晚上。后来,小雪的焊接水平全校第一,连男生都佩服。
本来,许玉雪一门心思考进青岛港,和爸爸当同事。但她本科毕业那年,青岛港已经只招研究生。小雪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至海事部门。许振超深深为女儿骄傲。
鉴于许振超的敬业精神与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岁月荏苒,许振超60岁那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青岛港挂牌成立“振超工作室”。工作室由许振超牵头,一批经营管理与技术骨干加盟,主要是配合现场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
2019年11月24日,在“马士基埃斯米兰达”作业中,许振超团队以每小时514.7自然箱的船时效率第九次打破世界纪录。作为港航界“金字招牌”的“振超效率”,越发闪亮。
如今,许振超依然在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征程上前行。他带领攻关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双起升岸桥的远程半自动操作,让司机离开传统的高空驾驶室,在现场控制室即可实施远程控制操作,为传统码头向半自动、自动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之路。
虽然仍在一线忙碌,但相对而言,许振超的时间从容了很多。他知道,如果不是妻子无条件的支持,自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因此,许振超但凡有机会,就得给妻子一点小小的惊喜。
有一年,许振超去了一趟荷兰和香港,自己什么也没有买,却给妻子买回了两套套装。其中一套,素色的底子衬着朵朵大红花,时尚大气,许金文穿着,至今还有回头率。
还有一次,利用难得的假期,许振超特地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一趟济南,尽情欣赏了泉城广场附近那喷珠吐玉的趵突泉……
6年前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说:“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为此,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4个港口集团整合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经过6年时间的发展,山东港口集团每年的货物吞吐总量已经达到21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跟得上港口的发展,更为了实现总书记所期盼的“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目标,年逾古稀的许振超每天都和妻子一起,早早地起床,围着小区转上十圈八圈。
然后,在音乐声中,夫妇俩和周边邻居们一起,打打八段锦和四十二式太极拳。
打完拳后,许振超和老伴都会出一身汗。回家后洗个热水澡,顿时神清气爽,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港口工作中去。
2024年8月12日,许振超和老伴的手机响个不停。接通后,夫妇俩这才得知,许振超荣列“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能和诸多院士、战斗英雄、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并列在一起,我感到无限荣光。这是对山东港口青岛港最大的褒奖,也是对我们产业工人最大的信任和肯定。”许振超激动地说,“我将继续发挥自己所长,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港口。”
海涛声声,那是对一个大国工匠强港梦的热切回应……
编辑/戴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