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95期
2024-09-09 17:16 知音官网发布
彪炳史册: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同频共振”
作为做出彪炳史册贡献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心是相通的,包括信仰信念、理想追求、精神境界、思想方法和决策方式,甚至包括他们在党内的经历、经验,都有不少相似之处。用个比喻,这叫“同频共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十六七岁离开家乡,走进革命的时代氛围,然后成为职业革命家。投身革命后,在风雨前行的路途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非常之人,做了非常之事,成就非常之功。
独当一面,开拓新局
两人同频共振的第一个音符,是独当一面,开拓新局。
进入中共中央决策层之前,毛泽东和邓小平都长期担任党的事业的某战略区域或战略领域的“一把手”,他们几乎都没有担任过副职,都有着独当一面的经历和锻炼。
这样的相似经历,培养了他们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有掌控、影响、引导全局的领导气质、领导智慧和领导能力。
在革命年代,远离中央,区域领导者必须要有独自处理复杂局面的全局性视野和决断力,对自己负责的事情,必须看得到,抓得起,敢于拍板,善于拍板,敢于和善于开创新的局面。这是大革命家、大政治家必备的重要品质和品格。毛泽东和邓小平,都 拥有这样的品质和品格。毛泽东从建党初期在湖南领导工人运动起,他负责的事情,总是有声有色,走在全党的前面。邓小平从25岁领导百色起义开始,也是这样。
从井冈山时期起就和毛泽东患难与共的朱德,1943年10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毛泽东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的人。他还说:我们这次学习,就要每人学一套本事,主要学好毛泽东办事的本事。
军人政治家,政治家军人
两人同频共振的第二个音符,是军人政治家,政治家军人。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带兵打仗而获得党内肯定,然后进入中央领导层的。1955年全军授衔时,曾准备给毛泽东评大元帅,但他拒绝了。以邓小平的军队资历和战功,是可以评元帅的,因为他已经转任地方工作,按例没有授予。
直到晚年,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比较强调自己的军人经历。毛泽东1975年10月会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时说: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邓小平晚年曾两次回答外国来宾的提问,说自己的“专业是打仗”,是一个“老兵”。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拥有在战争中锤炼和体现出来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能力,其决策胆识和风格,是非常高超的。有人说过,如果在战争中能够领导他人,那么他就可以在其他领域领导他人。
毛泽东和邓小平,又不是单纯的军事家,他们在军队主要当政委,担任党内领导职务。他们作为军人,是政治家军人;作为政治家,是军人政治家。他们非常明白“党指挥枪”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和职业军人不同,他们文武兼备,不是单项人才,他们始终是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出发,领导军队工作。他们首先是党的事业全局的掌舵人。
逆境考验
两人同频共振的第三个音符,是逆境考验,“聪明起来”。
邓小平在党内有“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
实际上,毛泽东在党内也有“三落三起”的遭遇。毛泽东的第一落,是1927年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临时中央政治局决议开除他刚刚担任三个多月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传到井冈山,误为开除党籍。第二落,是红四军1929年召开的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之职。第三落,是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几次受到批评指责,遭受排挤,失去军权。毛泽东后来曾说,他一次被开除出党,三次被赶出红军。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的第三起。
可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经过党内沉浮和磨难以后被历史选择,被党和人民选择的。他们经受的历练,是人生的历练、政治的历练、智慧的历练。他们对别人的失误有更清晰的认识,对道路的选择更加务实,对前途的构想更加聪明。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待逆境,态度是一样的,都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和坚定坚忍的信念意志,身处逆境时不和历史赌气……(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