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99期

2024-09-09 17:16 知音官网发布

“延安十三年”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
       “延安十三年”是一种习惯的说法,也有称“延安岁月”和“延安时期”的。狭义地讲,是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延安,至1947年3月18日撤离,这10年的历史;广义地说,从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从吴堡县东渡黄河离开,这13年的历史。
 
危急关头挽救中国革命的不二人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出身湖南韶山农村的他,在私塾读书之后,17岁才接受近代教育。在中国第一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中,没有留学经历的毛泽东,是通过译著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但是,他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的宏大志向,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坚强意志,以“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的求真务实精神,成为湖南“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共湖南早期组织的创建者。
       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后,他领导湖南建党建团和工人运动,其工作在中共“三大”上受到陈独秀的表扬,“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毛泽东既非世家子弟,又无同盟会和国民党的工作经历,他不仅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还一度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毛泽东也不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现代农民运动的,但是他最早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他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后,领导发动起来的湘、鄂、赣、豫等省上千万加入农会的农民,在几个月内成就了“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没有成就的事业”。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成为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中最卓越的领导者,成为工农红军的缔造者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途中的风口浪尖上,毛泽东众望所归,成为在危急关头挽救中国革命的不二人选。
       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指挥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改变了军事指挥体制,确定了陕甘战略发展方向,克服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造成的严重危机,战胜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堵截和艰难困苦,终于长征胜利抵达吴起镇。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的军事指挥和领导才干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既而在1935年8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沙窝会议调整常委的分工,正式决定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毛泽东成为党内“在军事指挥上最后下决心的负责者”。
 
明确了毛泽东实际上具有的领袖地位
       1935年11月3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陕北甘泉县下寺湾,毛泽东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1936年12月7日,毛泽东又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同期,陕甘苏区正处在多路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中,而内部因继续执行王明教条主义路线的北方局代表等发动的错误肃反,致使刘志丹等一大批骨干被抓、被杀,人心惶惶,形势危急。
       从全党来说,遵义会议开始的伟大转折,其历史过程仍未完结。面对日军强敌深入和民族危亡,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尚未确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还只是毛泽东等少数领导人的认识,远未成为全党的共识。
       在此前后,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先后胜利地部署和指挥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山城堡战役。此外,他们还直接领导了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和策应因发动“西安事变”而遭国民党中央军进攻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军事行动。
       这些军事行动和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以及西路军的英勇远征,不仅粉碎了各路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而且沉重打击了根据地周边地区的敌军,大大拓展了苏区,使原来的陕甘苏区发展成为以延安为首府,辖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26个县和200万人口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标志着长征获得最终的胜利和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企图的彻底破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新的栖息地和出发点。
       与此同时,毛泽东和党中央系统阐述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全面调整了政策策略,下大气力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制定了以西北统一战线带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